论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重读《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本文关键词:论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重读《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更多相关文章: 傅斯年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前瞻性 开拓性 缺陷
【摘要】:《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的史学代表作。傅氏书中高度重视史料发掘、鉴别与应用,语言学的辅助作用及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理论的借鉴运用,关注"直接研究材料"和问题之"新陈代谢",逐渐建立起了颇为崭新、独到的学术思想体系,呈现出颇为鲜明的学术特色。傅氏对上古民族与历史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鲜明的独到之处,更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与开拓性。傅氏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研究,又不时与其部分学术主张屡相矛盾,加上固有的时代局限,傅氏《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屡屡暴露出设定、假定先入为主,推论多于考证,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念,概念含混,学理逻辑矛盾,史料鉴别、审查存在缺失,材料运用偶失恰当等缺陷与不足。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科学理性地审视傅氏古史研究,有助于中国史学的繁荣与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苏州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民国时期历史考据学研究》(BV10300612) 苏州大学第三批东吴学者资助计划项目《徐中舒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①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有关上古民族与历史的著作。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于2002年8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出版说明》所言,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的出版,是一项“学术文化积累的基础工程”,“是向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建华;新夷夏东西说商榷[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学勤;;从柞伯鼎铭谈《世俘》文例[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3 何兹全;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4 陈峰;;傅斯年、史语所与现代中国史学潮流的离合[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徐中舒;;巴蜀文化续论[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年01期
6 朱凤瀚;;柞伯鼎与周公南征[J];文物;2006年05期
7 李学勤;夏商周与山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5 李孝迁;;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6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黄辉;赵川;;论马融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马寅虎;历史研究对象认识线索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王毅;;热潮中的冷静致思——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中的《再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吴玉伦;论教育史学评论的内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杰;杨新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学术回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5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驰;;中医古籍伪书考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陈婧曙;;流失海外太平天国档案的编纂[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8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芝馨;《孔子家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鹏;《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赵紫文;元代草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波;要不要“回到傅斯年”?——“历史科学中两条道路斗争”的再解读[J];博览群书;2004年02期
2 孔祥成;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人的史料观——解读1928~1948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陈丰;;不谋而合——“年鉴派”和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J];读书;1993年12期
4 陈峰;;两极之间的新史学:关于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5 罗志田;“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6 王青;;试论山东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J];考古;1995年01期
7 任相宏;;岳石文化的农具[J];考古;1995年10期
8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0年02期
9 魏怀珩;;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J];考古学报;1978年04期
10 王家范;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明;试谈傅斯年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起源的假说[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2期
2 冬春;傅斯年与《新潮》月刊[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04期
3 王凤青;傅斯年哲学思想简论[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丁延峰;论傅斯年《诗经》研究的方法和贡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雅静;;傅斯年:敢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的人[J];学习博览;2007年01期
6 李微敖;;傅斯年开除名教授[J];共产党员;2008年11期
7 曹豆豆;;北大“功狗”傅斯年[J];党员干部之友;2008年07期
8 岳玉玺;;傅斯年生平评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9 仇志群;傅斯年的语言决定论[J];兰州学刊;1997年03期
10 沈颂金;傅斯年与中国考古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Espresso表面质量缺陷检测系统在梅钢的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波;钟暗华;;略论进化心理学对传统的标准社会科学模式的反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成枢;崔冬梅;;建筑物下采煤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尉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正恩;,
本文编号:1233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3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