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清史为学科”——孟森史学的展开过程
本文关键词:“列清史为学科”——孟森史学的展开过程
【摘要】:孟森于1931年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为孟森长达三十余年的史学历程之转捩点,据此可将孟森治史历程划分为前后两期。在官书与私家记述两类史料的评价问题上,孟森经历了由前期偏爱私记向后期倚重官书的重大转变。孟森终生坚持信史理想,一以贯之,并以此为依托,在前期提出"列清史为学科"的主张。针对清史史料的特点,孟森逐渐摸索出以"钩剔贯串"为主要特色的传信之法,与他对于官书私记去取与评价倾向的前后转变相应,孟森钩剔信史之法,亦由前期之依赖明清士大夫著述,转而问津于清代官书,而孟森在编撰《清朝前纪》时,发现清修《明史》中建州史事的漏笔,竟成为这种转变发生的契机。任教于北大以后,晚年孟森参与整理明清档案,开始注重史与史料之区分,提出"史自史,史料自史料",导致他对于清代官书尤其是《清史稿》的态度发生剧烈变化。孟森史学之重心,亦由前期屡屡重申以修成清代正史为理想,向后期以汲汲于保存清代史料为职责转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孟森于1931年执教北京大学史学系①,在此前后,孟森治史特点、旨趣与史学观念皆有重大差异。本文倾向于认为,1931年任教北大,为孟森长达三十年的治史历程之转捩点。为叙述便利计,兹以任教北大以前,为其史学前期,或称孟森早年;而以1931年受聘北大史学系,直至1938年初辞世,为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尚小明;;抗战前北大史学系的课程变革[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2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3 钞晓鸿,郑振满;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4 尚小明;;孟森北大授课讲义三种编撰考[J];史学史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敏辉;孙建美;;论俞正燮女性人物考据的方法和特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2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张俊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成功实施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朱春龙;;从文化形态史观探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刘媛媛;;校园刊物中的“新旧之争”——1917-1919年北大内部国故派与新文化派的对峙[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7 陈新宇;;人生何处不相逢——瞿同祖与何炳棣的命运对照[J];比较法研究;2012年03期
8 李兴娟;;《清史稿·儒林传》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9 周川;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发展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10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湛中乐;韩春晖;;论大陆公立大学自治权的内在结构——结合北京大学的历史变迁分析[A];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C];2005年
2 巩琢璐;;深化利用档案资源——从文化史和社会史视角看档案编研工作[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成林;《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玉媛;清代格调派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于景莲;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研究(1912-1937)[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永静;我国高校学年学分制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谢勇军;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丽敏;朱仙镇木版年画出版传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郭磊;社会记忆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新宁;尹达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成杰;抗战时期国统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姝蓉;我国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焦妮;先秦两汉吴越纪事流变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循正;秘密会社、宗教和农民战争[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3期
2 蔡少卿;关于天地会的起源UO楲[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1期
3 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4 赵世瑜;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寺庙文化初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赵世瑜,杜正贞;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赵世瑜;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李洵;;公元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建州女真族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大学报;1978年04期
8 胡思庸;;清朝的闭关政策和蒙昧主义[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2期
9 李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06期
10 姜守鹏;明清时期的北方劳动力市场[J];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论瓦拉的史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志云;顾颉刚的“求真”与其古史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李治亭;;新修《清史》传记撰写方法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4 邹爱莲;《清史稿》体例的讨论与确立[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5 刘海峰,李慧;论《清史稿》的进步史观[J];天中学刊;2004年01期
6 何东;浅谈搜集史料的方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7 蔡世华;;关于史学继承与创新的对话——首届全国青年史学研讨会侧记[J];历史教学;1986年11期
8 朱华;“有意的”史料与“无意的”史料──漫谈史料的分类[J];档案与史学;1996年01期
9 雷戈,靳慧;史学观念的新反思——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对象与任务的另一种思考[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10 雷戈;论史料[J];史学月刊;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开先;;试谈纂辑史料汇编[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荣丽华;钟作英;;郭沫若史学研究与当前史学发展趋势——郭沫若史学研究讨论会简况[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5 胡尚元;;试论1958年“史学革命”中高校的群众性大批判[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牛致功;;刘知几的修史主张[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7 ;郭沫若在“中国历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部分)提纲草案”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乔治忠;;官方史学视角下的中外史学比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王记录;;清代史馆中史官的“生存”状况——从一个侧面看史馆修史与专制社会的关系[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巽昌;史料亦须打假[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奎松;利用国民党史料来研究国共关系史[N];北京日报;2008年
3 李思清;《清史稿》稿本中的柯劭_奘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钟馈≈旄,
本文编号:1236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3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