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之同情”与走进人物的心灵——关于人物研究的片段思考
本文关键词:“了解之同情”与走进人物的心灵——关于人物研究的片段思考
【摘要】: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历史人物,应秉持"了解之同情"的理念,通过重回历史现场、重塑历史语境,努力走进人物的心灵,以期发现史料之外的丰富历史信息。要做到这一点,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极力做足史料功夫;不遗余力约束治史的主观性;从人性的视角研究历史;想方设法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如此所为,或许能更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为人物研究开辟新天地、开拓新境界。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03
【正文快照】: 史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人物和事件。钱穆曾说,“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1]古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安排,恐怕也有防止离人而言事的寓意在,此皆因为言和事都是由人留下来的缘故。人是历史的创造主体。西人说,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3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陈曦;从“文史不分”到“文史异辙”:略议中国古代正史传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国少华;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9 李刚;;翻译美学下的文学美再现——霍桑《古屋杂忆》及夏济安译作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越旺;;中学历史新课改与高师历史教学[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5 张进;;梁启超的“活态”史学与“三界革命”[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佴荣本;;论文学史著的形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齐玉华;;浅析当代浙商公共行为的时代意义——基于公共行为的历史沿革的分析[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元峰;隋唐山东政治势力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辉;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在存;三国军旅诗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濵;介绍《亨利·絮贝尔旅华散记》——兼谈发掘国外史料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7年04期
2 刘泽华;叶振华;;历史研究中的考实性认识[J];文史哲;1989年01期
3 周学军;;历史认识论初探[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4期
4 聂鑫森;;吃官仓考[J];长江文艺;1997年01期
5 周一平;历史研究中引经据典的误区[J];探索与争鸣;1998年05期
6 孙显军;浅议史料和历史写作[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朱杰勤教授在《历史研究》发表关于郑成功的论文[J];学术研究;1962年03期
8 戴裔煊;;历史研究怎样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J];学术研究;1963年02期
9 陈述;;《全辽文》前言·后记[J];史学史研究;1981年02期
10 石潭;计量史学研究方法评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放日报三月五日报导: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2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三届年会选出新理事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7年
3 戴知贤;;历史研究难点的重大突破——初读《重庆通史》[A];《重庆通史》首发座谈会评论集[C];2003年
4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1984年联抗史料座谈会简况[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6 ;杨恺同志在首届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7 ;有关马尾船政与中国电信史料[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8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关于加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历史研究工作和准备召开学术讨论会的几点意见[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后记[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沛;陈翰笙历史研究的时代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关慧;让历史带给孩子一生的滋养[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感受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许海云;对当前“时尚史学”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乐君;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展望[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龚咏梅;没有衰落,,还很繁荣[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符雅璇;档案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陈乐民;再谈历史研究和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新中国历史学同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把触角伸向历史研究前沿[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2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5 潘如龙;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余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厦门湾的历史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9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清泉;中国古代笛属乐器的历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任东;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范牡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研究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时传霞;历史研究的现代化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6 白一淼;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莉;二十世纪中国学习国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玮;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及其范型的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任庆银;西安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3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4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