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过去——兼谈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谁拥有过去——兼谈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众史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国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大众记忆、公众史学、应用史学等概念,近年来又多提对过去的运用、对历史的运用,尤其是在"记忆、遗产、认同"三部曲中体现历史的政治用途。这种将历史和社会结合或者说强调历史的社会职能的做法,是法国史学的传统内容之一,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甚至更早。近四十年来法国公众史学的发展与一些因素相关,例如1968年以来西方社会的民主化、历史教育的"危机"。20世纪下半叶产生的大量的"历史记忆"作品,以及创伤的视觉化则是公众史学的重要表现。公众史学和学院史学共享权威,然而在目标读者、写作原则和信息选择等方面各自存在不同的着力点。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早期法国史学与民族认同”(项目号:13CSS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历史意识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专业历史学研究是其中之一。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产生,是否“可以并列为后代提供跨文化交流方法的目的问题?”吕森的回答是“需要各种努力”①。这些努力能否成为特殊的历史实践和跨文化交流方法呢?事实已经表明,公众史学在加拿大、美国、英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希;;西方学术与政治语境下的公共史学——兼论公共史学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2 沈坚;;记忆与历史的博弈:法国记忆史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越;张峰;;解除外在枷锁 还原史学本真——李勇著《保卫历史学》读后[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李凤章;张秀全;;土地所有权立法之反思:透过历史的映照[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5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6 冯佳;;面向人生与走向“田野”——新史学的想象、叙事与方法[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4期
7 郑宪强;何佰洲;;试论农村住宅投资与农居地整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家和,陈新;历史比较初论:比较研究的一般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成军;;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成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古史传说时代”研究——《古史传说时代新探》评介与断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张树国;;论《左传》的性质及其对古代散文研究理论建构的意义[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3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4 陆邵明;;记忆场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齐玉华;;浅析当代浙商公共行为的时代意义——基于公共行为的历史沿革的分析[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9 胡国枢;;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10 易继明;;日耳曼财产法中的团体主义——与罗马财产法的比较及其历史价值[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梅;1525年农民战争视野下的德意志市民意识[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U,
本文编号:1251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5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