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昀的新人文主义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7:06
本文关键词:张其昀的新人文主义史学研究
【摘要】: 张其昀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历史学、地理学和教育等方面多有建树。本文首先从时代、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入手,探究了张其昀新人文主义史学产生的原因。新人文主义是上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面对当时西方世界的社会道德观念远远跟不上物质生产高速发展的弊端,新人文主义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大潮而动,反对放任自我,反对一味崇尚物质与进步的功利观点,主张个人要承担起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提出用“人的法则”来挽救时弊。 张其昀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校内与新人文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两个学术团体,即学衡派与史地学派。他从会刊《学衡》与《史地学报》中,不断地汲取思想资源,并在个人的学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人文主义史学。把张其昀的史学界定为新人文主义史学,是因为它体现了新人文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张氏史学注重思想的力量,直接提出“思想创造了历史”,以史地互证法生动地诠释了新人文主义的科学实证精神,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学说精核思想。总之,张其昀的新人文主义史学,以其独到的风格和视角,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多有创见,为当前的历史研究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篇论文运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即《张其昀先生文集》和《中华五千年史》等原著,首次张其昀对史学进行系统的考察,得出笔者的一己之言。“新人文主义史学”这一概念也为笔者首次提出,因此,文中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张其昀新人文主义史学的思想、方法和成就,对张氏史学的背景也用力颇多,以力证“新人文主义史学”这一新命题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大华;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与中国史学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朱寿桐;;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何方昱;;学人、媒介与国家:以《思想与时代》月刊创刊为中心(1941-1948)[J];史林;2007年01期
5 桑兵;;民国学界的老辈[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6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上)[J];历史教学;2000年03期
7 周云;学衡派史学思想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8 沈卫威;《史地学报》及其文化立场[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9 沈卫威;;“学衡派”史实及文化立场[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
10 姜义华;;近代中国“国学”的形成与演进(下)[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1259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5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