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新史学“三变”——兼论新史学的国际流变及中国学人的民族主体性诉求
本文关键词:西学东渐与新史学“三变”——兼论新史学的国际流变及中国学人的民族主体性诉求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广义新史学 国际流变 民族主体性 近代转型 体制化 清华大学
【摘要】:新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首先是国际学术流变的产物,尤与日、美、苏等国关联密切。中国新史学发端于清末,此后在国际学术互动、本国学术发展和国内社会政治变革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先后经历了初始形态、学院派形态、社会化形态及政治化形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具特点,其基本阵营和思想资源也各有差异。新史学的发展对中国史学乃至学术体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上世纪中国新史学在多数时候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也有着明显的现实关怀和政治指向,并始终服务于现实政治。在晚近中国,新史学蕴含着中国学人对学术独立和民族独立的强烈诉求及民族主体性意识。这是中国新史学嬗变进程中始终不变的主题,并与同期中国的发展轨迹和社会思潮高度吻合。在此过程中,中国学人为捍卫、阐扬民族主体性进行了卓富成效的努力。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学统、道统与政统休戚相关。一国有一国之政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统和道统,而每一时代之道统、政统皆需相应的学统与其相适应。晚清以降,在西学东渐的强势冲击下,旧的学统、道统已难以为继,亟需浴火重生,以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民族主体性。这一学术思想之再生、政统道统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云灏;新史学再认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侯云灏;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历史地位[J];河北学刊;2001年06期
3 刘俐娜;晚清政治与新史学[J];史学月刊;2003年08期
4 李伯重;迎接我国的第二次“新世纪,新史学”[J];中国史研究;2005年S1期
5 张国祥,张平海;梁启超、鲁滨孙《新史学》之比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任幸芳;论梁启超《新史学》与《新民说》的内在一致性[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3期
7 宋学勤;重新解读梁启超《新史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侯云灏;20世纪初“新史学”的产生及其演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张承宗;新史学的回顾与前瞻[J];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屠艳;梁启超新史学视野中的异域史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3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9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0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