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4 21:18

  本文关键词: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 出处:《社会学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社会学史 现代社会思想 陈黻宸 民史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戊戌维新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和社会传统自身发育的产物。本文以内在视角出发,通过回到地方史和地域学术传统之中,呈现近代永嘉学人陈黻宸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机制及其历史脉络的关联。这一考察将发现,陈黻宸"民史"观的形成与19世纪中叶以来浙江文人群体的经世传统密不可分。在融合永嘉经制学、陆王心学和章学诚史学,并吸收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论传统的基础上,陈黻宸赋予了经学典范价值以新的解释,提出以"民史"为核心的总体社会科学学说。这一总体社会科学体系呈现了近代经世文人对19世纪中叶以来人心世变的体察、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探索,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ology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 West Learning East " in the New Period of Wuxu , but also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ought and society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C91-09;K092
【正文快照】: 一、一个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内在视角近代中国历史的激烈变迁不仅体现在社会结构转型上,而且体现为另一重要面相即现代学术思想和学科形态的产生,社会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社会学史研究一般将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视为维新变法时“西学东渐”的产物,并将这一过程大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建;;地方知识精英与辛亥革命在浙江的延续——陈黻宸与浙江光复运动关系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刘绪贻;社会学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J];江汉论坛;1982年02期

3 尹燕;;陈黻宸“去政治化”的经学新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李峰;王记录;;新旧之间:陈黻宸史学成就探析[J];史学集刊;2007年02期

5 李孝迁;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6 张越;;“新史学”思潮的产生及其学术建树[J];史学月刊;2007年09期

7 蔡克骄;陈黻宸与“新史学”思潮[J];浙江学刊;2000年02期

8 陈安金;融会中西,通经致用——论永嘉学派的近代命运[J];哲学研究;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查屏球;;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刘光永;国民公德与宪政框架——梁启超的政治文明整体发展观[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5 周雷鸣;陈独秀与光复会关系考述[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8 沈寂;;章太炎与端方关系案[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方如金,陈欣;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周晓光;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周兴涛;;宋代武学的教学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勇;;试析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及对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影响[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单周尧;;《春秋左传读叙录》的评价问题[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戴国斌;;文艺生产的武侠人格[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宇;;朱学在温州的传播与永嘉学派的消亡——南宋区域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的个案研究[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昆励;论洪仁s曅挛潘枷隱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运元;章太炎与湖南省宪运动[D];湘潭大学;2010年

3 暴红博;曾国荃与天京之役[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桂珊;况周颐词作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苏漫;解析80后油画创作者的感觉受生存环境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陈芳;宋代儿童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书学,王艳丽;论张荫麟的通史编撰理论与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3 陈安金,王宇;贯通内圣外王的努力——评永嘉学派的思想历程[J];哲学研究;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文;;陈黻宸的历史发展模式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秦文;;陈黻宸的历史发展动力论[J];网络财富;2009年03期

3 尹燕;;陈黻宸的史学“四独”“五史”论[J];史学史研究;2012年02期

4 陈安金;杜保钢;;陈黻宸中西融合的史学思想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6期

5 吴忠良;略论陈黻宸的历史观和新史方案[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峰;王记录;;新旧之间:陈黻宸史学成就探析[J];史学集刊;2007年02期

7 尹燕;;从“理学”到哲学——陈黻宸哲学思想浅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蔡克骄;陈黻宸论良史[J];史学史研究;2000年02期

9 齐砚奎;;陈黻宸史学思想评述[J];温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秦文;;陈黻宸的史学方法——20世纪中国“新史学”影响下写“民史”方法[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文;陈黻宸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0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380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