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域下碎片化的历史——评赫勒的《碎片化的历史哲学》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视域下碎片化的历史——评赫勒的《碎片化的历史哲学》 出处:《学术交流》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哲学 赫勒 后现代 历史理论 现代性理论 现代性问题 宏观历史 微观机制 历史研究 前现代
【摘要】:正《碎片化的历史哲学》与它前后的《历史理论》《现代性理论》一同构成赫勒历史哲学三部曲。《历史理论》主张以"历史理论"替代大写的"历史哲学",表达了赫勒从宏观历史视阈走向微观的总趋势。《现代性理论》是赫勒深入阐释现代性问题的代表作,但赫勒早在《碎片化的历史哲学》中就已将对历史哲学的理解与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相结合。同时,《碎片化的历史哲学》开启后现代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历史哲学,对历史进行碎片化的理解,实现了赫勒历史研究从宏观视阈到微观视阈的真正转变。《碎片
[Abstract]:The positive "fragmenta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together with the "theory of history"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constitutes the trilogy of Heller's philosophy of history. "Theory of History" advocates replacing "historical philosophy" with "historical theory". The author expresses Heller's general trend from macroscopic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microcosm.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Heller's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ity. But Heller has already combi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with the reflection of modernity in "fragmented Historical philosophy". "fragmentation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opens up a postmoder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o study historical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history in a piecemeal manner, and realizing the real transformation of Heller's historical study from a macro to a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01
【正文快照】: 《碎片化的历史哲学》与它前后的《历史理论》《现代性理论》一同构成赫勒历史哲学三部曲。《历史理论》主张以“历史理论”替代大写的“历史哲学”,表达了赫勒从宏观历史视阈走向微观的总趋势。《现代性理论》是赫勒深入阐释现代性问题的代表作,但赫勒早在《碎片化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中国历史哲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J];理论前沿;2000年05期
2 R.格鲁纳,任莲魏,安德华;现代历史哲学[J];哲学译丛;2000年03期
3 周海春;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体系对历史哲学问题的解决[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1期
4 安希孟;论思辨的历史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5 寇征;“历史哲学: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1年05期
6 杜景;论伏尔泰的历史哲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钟少华;历史哲学谈薮[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8 庄国雄;历史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陈新;20世纪历史哲学——主持人的话[J];世界哲学;2003年04期
10 阎增武;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及其当代走向[J];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建漳;;从叙述文本到历史经验——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发展[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建刚;;“按图索骥”与“庖丁解牛”—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谈船山史学思想的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4 俞樟华;梅新林;;巫史子文化的承传与重构——司马迁历史哲学论纲[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吉林师范大学 金寿铁;历史哲学更关注未来的历史[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张作成;西方历史哲学回归宏大叙事[N];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周建漳 厦门大学哲学系;当代西方历史哲学一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杰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历史哲学的认识论特点、价值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梦阳;深掘“历史之所以然”[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张梦阳;叩问:“历史之所以然”[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徐风邋杜立新;史学与哲学[N];吉林日报;2008年
8 丁力;从历史哲学展望历史高峰[N];经济观察报;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2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利杰;沃尔什历史哲学思想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旭红;简论董仲舒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银霞;海登·怀特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4 郭延安;海登·怀特诗性历史哲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尹峻;终结的,抑或虚无的历史[D];吉林大学;2008年
6 文天鹏;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历史哲学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鹏;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探讨[D];辽宁大学;2013年
9 赵子尧;毛泽东历史哲学的现代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10 谢进东;继承与超越:维柯对奥古斯丁历史哲学的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6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1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