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浅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

发布时间:2016-10-18 15:38

  本文关键词: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年

浅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

钱文喆  

【摘要】: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近代史上特殊的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以中产阶级妇女为主体的“新女性”,更是成为时代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女性”在19世纪70、80年代已在美国悄然出现。国内外的美国妇女研究中,对于美国“新女性”的焦点多集中于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部分“新女性”,并将这一群体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紧密联系,对于昙花一现般的20世纪20年代的“新女性”,这短短10年间的“弗莱帕尔”(flapper)却鲜有全面的研究。本论文依据有关的历史材料和研究成果,试图通过对二十年代的美国“新女性”的行为、就业、教育、婚姻和家庭作比较全面的分析,结合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简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本人认为二十年代社会基础结构的剧烈变化,是“弗莱帕尔”出现的根本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的繁荣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为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依据基础结构决定社会结构的原则,二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也产生的巨大变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性革命思想和大众文化的盛行,这些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都刺激了“弗莱帕尔”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本人也兼顾评述了“新女性”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婚姻家庭观念,包括女权运动都产生的重大影响。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论文意义,研究背景,并对两种不同定义下“新女性”作了区分,将本文的论点集中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美国“新女性”,为研究范围定下基调。第一部分研究促成“新女性”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分别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教育机会的增加,大众文化的盛行,以及性革命和弗洛伊德学说对“新女性”的产生有着何种影响。第二部分为20世纪20年代的“新女性”的特征,主要详细描述当时“新女性”的显著特征;标新立异的服饰装扮,肆意大胆的行为举止,破除陈规的经济独立,惊世骇俗的性解放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第三部分阐述了20年代美国“新女性”的存在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局限性。文章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文章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712.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虚峰;工业化与美国妇女地位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4期

2 张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妇女走向社会的动因和问题[J];美国研究;1993年03期

3 周莉萍;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金婵;胡金锭;;传统男性——女性二元对立关系的颠覆者——薇拉·凯瑟短篇《我的死对头》女主人公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刘虹君;;论《觉醒》中女主人公的空间诉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张莉;;困境中的女人——浅析丽莉·巴特自杀缘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李应梅;;维多利亚女性与新女性的对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曹爱萍;;贝蒂·弗里丹《第二阶段》与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7 李春燕;;《绿山墙的安妮》之魅力解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金丽华;;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简述——从女权运动到妇女意识的升华[J];长城;2011年02期

9 周道凤;;刍议《红字》的当代主义文学精神[J];长城;2012年04期

10 顾群;;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探讨艾德娜“作(zuō)”的根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玲;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D];浙江大学;2011年

3 姚桂桂;美国重农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单艺斌;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7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莉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敏;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江疆;浅析美国妇女角色转变:1920-1960[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莉娟;第一次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之起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维;论《紫颜色》中同性爱的拯救力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谷青;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丁吉英;美国AFDC政策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巩凡;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80年代)[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修慧;美国学校教育中性别平等法律保护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房清玲;美国社会转型期人的生命意识自觉[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沫沫;追忆我的 外公[J];健康之路;2005年10期

2 一丁;希望创作儿童歌剧[J];人民音乐;1983年03期

3 夏德勇;论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普罗小说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黄昌勇;胡也频与二十年代乡土文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万传法;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三大类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老乡见老乡[J];散文百家;2004年22期

7 李菁;女性的发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内蕴[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湖北青蛙;;在二十年代的人中间(5首)[J];诗选刊;2007年03期

9 孙祥秀;契切林与二十年代的苏联外交[J];史学集刊;1983年02期

10 鲁言;小草倘若有情……[J];瞭望;198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霞光;;试论宋庆龄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思想演变的理论基础及其根源[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钱学格;;有继承才有发展[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3 陈全功;张剑;;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模拟和基于GIS的地理表述[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明庆忠;史正涛;;长江第一湾形成演化的新认知[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发刊词[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C];1980年

6 方忠;;论五四至二十年代中国散文的艺术转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张岱年;;忆金岳霖先生[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8 温公颐;;金岳霖教授在普及逻辑知识上的贡献[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9 任之强;关永平;;“师陶”之真谛在“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10 郁贤皓;;李民《李白新论》序[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传忠;[N];联合时报;2011年

2 小宝;[N];东方早报;2008年

3 刘梦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夏商;[N];中国纺织报;2011年

6 周兴梁;[N];团结报;2000年

7 黄叶沱;[N];闽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俞佳铖;[N];绍兴日报;2010年

9 孟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记者 帅才 明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娃;从“真正女性崇拜”到“新女性想象”[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智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崇华;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思想研究(1920-1927)[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宗蓉;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周乐诗;清末小说中的女性想象(1902-1911)[D];上海大学;2010年

7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8 程郁华;江苏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晓飞;都市生活与文化记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金润秀;《妇女杂志》(1920-1925)的“新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霞;美国进步主义时期“新女性”的社会工作[D];辽宁大学;2012年

2 张冉;“新女性”画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3 唐艺多;战争夹缝中的“新女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牛晓晓;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的“新女性”[D];河南大学;2010年

5 汤瑶;伍尔夫小说中“房中天使”和“新女性”的对比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卿丽萍;初成“新女性”(1900-1915)[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小梅;中国二十年代悲剧创作中的长幼冲突[D];南京大学;2012年

8 刘素娟;论蒋韵的女性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陈正伦;美国二十年代性解放成因:文化唯物主义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孙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的男子气概[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4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