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0 19:36

  本文关键词: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09年

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

谭旭虎  

【摘要】: 文化间由于差异性刺激所引起的彼此认知、互动能够带来对“自我”与“他者”的反思契机。正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凝视、相互观照中,我们获得了外在于自身的视角与方法。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作为美国中国学界一位极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研究者,半个多世纪来所努力进行的正是这样一种对异质文化的认知工作。而我们则希望通过对史景迁所建构中国图景的考察,获取一种对于“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视野,同时以期对当代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应对问题提供我们自己的思路与考量。 史景迁的中国研究涵盖范围广阔,包括有对于传统中国(主要集中于明清)的考察,对近现代中国的追寻,对中西文化相遇、交互过程的细致观测,以及对于当代中国时政的关注评论。本文将对史景迁著作及期刊论文中所呈现的中国图景,从以上四个主要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进行比较文化理论与文化认知视野下的阐释解读。 文章将主要分为六个章节进行阐释与书写: 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缘由,当前研究现状简介,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解决的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史景迁和怎样研究史景迁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针对史景迁的传统中国图景构建进行探讨与分析。虽然史景迁主要集中于明清断代史的研究,但在其明清史研究中我们能够发现的是一个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无名贩夫走卒的全景式社会图景。根据史景迁的具体研究,我们将从其所呈现的皇权、士人知识分子以及乡土中国三个层面具体分析阐释史景迁所建构的传统中国图景。 第三章主要针对史景迁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追寻进行探索讨论。史景迁所关注的主要是中国由一个封建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艰难转变过程,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则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有关“现代”、“现代性”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概念。根据史景迁的具体研究内容,其现代中国图景主要通过现代知识分子、宗教外衣下的底层革命、革命领导者以及整体性的现代中国建构过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四章主要针对史景迁对于异质文化间对话与碰撞的研究进行讨论分析。事实上,两种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与冲击是史景迁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异质文化的刺激与回应、身处两种文化夹缝之中的典型个体经验,是史景迁一直以来的兴奋点与关注所在。而这部分内容也正是史景迁中国研究中最为精彩突出、灵气逼人的篇章。史景迁的此类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和考察西方的中国形象有着典型的参考借鉴意义。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来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对方和审视自身的绝佳契机,而史景迁的视角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他作为异质文化探索者的诚意,以及探寻了解西方中国形象更多的可能性。 第五章主要针对史景迁的期刊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史景迁的期刊论文总体来看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识古鉴今”逻辑主线,也就是说,通过认识中国的过去来理解中国的现在,判断中国的未来。该章将首先对史景迁的期刊论文做出总体性的类型量化分析,然后具体针对史景迁对中国文化某些经典母题的思考以及对于时政的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以捕捉其期刊论文中所呈现的中国思考。 第六章主要是对史景迁的中国研究做总结性的分析与概括。将主要从史景迁的汉学研究谱系、史学研究特点以及史景迁带给我们的意义与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作为当代美国中国学界的重要人物,史景迁无论在学院体系还是一般公众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中国图景构建是从经典西方文化体系、语境、视界出发,对于异质文化的认知努力与企图。史景迁对于中国研究有着热诚与可贵的好奇,同时他研究中国的方式在注重从微观细节切入历史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宏观视野的把握。对于他希望促进异质文化间相互理解的努力和业已获取的成就,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文给予较为细致的评述与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异质文化间的认知仍然存有太多的盲区与误读,西方在理解中国、再现中国、建构中国的过程中被历史现实赋予了他们自身过多的权力与合法性。而这些都让我们更加确认,在当代历史文化语境下、在了解他人的同时更需要懂得如何阐释和表述自身。史景迁对于中国的研究让我们从中看到某些普遍性问题的存在,但同时也坚定了自信力,因为史景迁就经历和走过了从较为警觉、悲观到对于中西相遇的乐观与期待。无论对于我们自身还是他人,不固守自封,在相互参照、相互审视的过程中形成文化的相互补益才是真正具有文化自觉的行为实践方式。

【关键词】:史景迁 文化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6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6-19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与研究框架19-23
  • 第二章 发现传统:全景式的明清中国23-61
  • 第一节 皇权:民族与国家23-36
  • 第二节 士人:制度与价值36-49
  • 第三节 乡土:表述与想象49-61
  • 第三章 追寻现代:历史与神话61-109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困境中的抉择61-74
  • 第二节 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基督想象74-86
  • 第三节 毛泽东:经验主义视域下的颠覆之王86-97
  • 第四节 现代中国:追寻的神话97-109
  • 第四章 跨越中西:真实与想象109-150
  • 第一节 西游:困惑与疯癫109-120
  • 第二节 改变中国:个体与群像120-136
  • 第三节 想象中国:被建构的形象136-150
  • 第五章 识古鉴今:历时的中国思考150-184
  • 第一节 类别梳理151-159
  • 第二节 文化思考159-172
  • 第三节 时政纵横172-184
  • 第六章 追根溯源: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凝视184-221
  • 第一节 史景迁的汉学谱系184-195
  • 第二节 史景迁的史学研究特色195-212
  • 第三节 史景迁的意义与启示(代结语)212-221
  • 附录221-223
  • 参考文献223-236
  • 后记236-23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琳波;;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晶;史景迁在《天安门》中对近代中国的书写[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费孝通;;我看人看我[J];读书;1983年03期

    3 马敏;耶鲁怪杰史景迁[J];读书;1997年06期

    4 张旭东;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性[J];读书;1999年12期

    5 杨念群;;中国史学需要一种“感觉主义”![J];读书;2007年04期

    6 邢天添;;太过真实的历史[J];读书;2007年09期

    7 周兵;心理与心态──论西方心理历史学两大主要流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朱政惠;美国中国学的由来和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9 李世愉;对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几点看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萧延中;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类型、概念与意义——为《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出版而作[J];教学与研究;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5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高峰;“天赋使命”与美国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6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10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琼;布宁小说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敏;耶鲁怪杰史景迁[J];读书;1997年06期

    3 马金生;;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治史观——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著史风格的不同认知[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4 王霞;;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王氏之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卢汉超;史景迁谈史[J];史林;2005年02期

    6 齐世荣;;谈小说的史料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郑培凯;;历史就是说故事:耶鲁出身的史景迁[J];书城;2006年04期

    8 马金生;;试论史景迁的著史风格[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9 朱政惠;;史景迁史学探要[J];史学月刊;2009年01期

    10 雒宏伟;张媛;;历史论著如何关注鲁迅研究——以《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辉;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何吉龙;史景迁的中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金芳;;太平天国对外军火贸易的探讨[J];安徽史学;1993年02期

    2 王丽萍;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康沛竹;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J];北方论丛;1995年06期

    4 孟广耀;;试论辽代汉族儒士的“华夷之辨”观念[J];北方文物;1990年04期

    5 杜维明;;继承五四 发展儒学[J];读书;1989年06期

    6 马敏;耶鲁怪杰史景迁[J];读书;1997年06期

    7 李期铿,梅仁毅;世纪之交美国人对自身、世界和中国的看法[J];国际论坛;2001年03期

    8 H.史密斯 ,杨深;从世界的观点透视中国的宗教[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9期

    9 钟文典;客家与太平天国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陈德鹏;病因与“上帝召见”──洪秀全“异梦”内容新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泰,朱方长;对文化认知的哲学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四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林俐;;合作原则、会话含意与文化认知[J];外语教育;2004年00期

    4 李倩;文化视域中的《白鹿原》与《飘》的研究——略论陈忠实与米切尔关于文化认知的倾向[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侯艳丽;;论文化认知与导游口译人员素养[J];考试周刊;2009年02期

    6 肖海燕;;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对比与翻译[J];纺织教育;2009年05期

    7 王四正;;对人文精神的正确理解是构建文化认识论的科学内涵[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8 杨芳;;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培养[J];海外英语;2010年12期

    9 顾雪梁;汉英三原颜色词和文化认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李奕;;隐喻意义的取象与文化认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东明;;中美两国大学出版业发展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2 秦振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基本素质及其考评[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冀丽萍;;大学出版社——大学的“第三势力”[A];中国编辑研究(2003)[C];2003年

    4 刘根林;;林业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写作问题[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友庭;;多元现代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贺圣遂;;一流的大学应当产生一流的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7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目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8 张永宏;;正视困境,准确定位,加快发展——西部小型大学出版社的困境与出路思考[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善平;;建设科学的科技期刊论文主题-分类体系[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10 ;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朝;[N];科技日报;2002年

    2 彼得·基沃勒 刘青 编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唐明霞;[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采访人 钰添(本报记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陈熙涵;[N];文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金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郭莹;[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朱政惠;[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刘阳/编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 赵婕 童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部《大夏书坊》责任编辑) 杜永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通讯》责任编辑) 高云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杂记》责任编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旭虎;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增田;鲍大可及其中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郭海峰;物权行为的法律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吉龙;史景迁的中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明辉;《中国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姜炳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凌薇;研究生(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学习状况分析[D];东华大学;2005年

    5 殷丽;1994—2004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宏菊;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樊德喜;基于区域文化认知的新疆户外传媒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丹;大学出版社的改制瓶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郭莉;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市场定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黄津津;改制后大学出版社的挑战与对策[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7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