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研究者_《宁波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波大学》 2011年
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
汪凤娟
【摘要】:本文力图在时代大背景中系统考察处于近代学术转型期的史家、方志学家李泰棻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思想,以期能给予李泰棻客观公正之地位,对民国学术也能达到窥一斑而略知全貌之功效。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六个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与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探讨李泰棻著述的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梳理李泰棻的生平经历和学术道路。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危机与西方文化大规模的涌入,使传统读书人的思想和学术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为考据学的衰颓与经世之学的兴起;科举制的变革废除与新式教育的扩张(包括新式学堂的建立、课程设置与学科分类的转变、教科书内容的变化等)。传统读书人思想的变化使晚清民国学术总体处于新旧杂陈、逐渐趋新的状态,李泰棻的学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 第二部分,从史学本体论、史学方法论、史家等角度阐述李泰棻的史学思想,探讨李泰棻史学思想的来源。其史学思想不仅受刘知几、章学诚等传统史家的影响,更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包括进化史观、鲁滨逊新史学、兰克史学、唯物史观等。 第三部分,从方志性质、方志内容、方志体例三个方面提炼李泰棻的方志思想,并对其方志思想给予评价。李泰棻是民国最著名的方志学家之一,主张方志性质属史,内容应“三增”,体例当反映时代性和科学性,其方志主张不少富有创见,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错位的现象。 第四部分,通过对李泰棻力作《今文尚书正伪》的研究,分析其经学行为,说明李泰棻并无经学思想。他认同“六经皆史”说,只是将《尚书》作为史学材料,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以来经学边缘化、史学中心化的趋势。 第五部分,提炼李泰棻关于老庄学说的认识:老庄是客观唯心论者;老庄积极入世而非出世;老庄思想既有进步性,也有反动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李泰棻研究老庄的特点: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反映所处社会的时代要求。 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从总体上总结了李泰棻的学术特点、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并以李泰棻为视角,探讨民国学术的特性。李泰棻最主要的学术特点为全面铺排,博而不精。他对西方思想的吸收接近何炳松,但因独学无友,更兼其长期游走于政、学之间,其学术影响和地位均不及何炳松。由李泰棻个案可以看出,民国学术具有中西新旧杂陈、理论与实践相错位的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孝迁;;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中国的回响(上)[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孝迁;;《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史学集刊;2007年03期
3 李孝迁;;德国伯伦汉史学东传考论[J];史学月刊;2009年02期
4 梁耀武;“新史学”的兴起与方志学[J];史学史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略;李泰棻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梁;《中庸》教学过程新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张晓丽;;论晚清西学书目与近代科技传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冯超;;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电报局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8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9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10 吴汉全;;陈独秀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魏玉龙;;坐忘态的脑电特异性[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程柳;;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及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冯良方;;汉武帝时期经学的成立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者丽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孝迁;;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2 刘良华;;评价的秘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03期
3 竺柏松;曾国藩历史学说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李孝迁;;《史学原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史学集刊;2007年03期
5 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J];史学月刊;2003年05期
6 李孝迁;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7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韶旭;寇振宏;;游走在学宦之间——曾在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的史学名家李泰棻述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林庆荣 ,林荣宗 ,黄德禄 ,黄元辉;对夏先生“外国史学史”课评说[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6年01期
3 林德春;系统性、全面性、实用性──关于《中国史学史》教材编写的几条原则[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刘俐娜;;蔡元培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1993年02期
5 秦华;;朱本源先生史学思想初探[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6 许家星;李自耕;;史学之功臣乎?罪人乎?——兼与《评朱熹对史学的基本态度》一文商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博;;论钱谦益的史学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胡建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史学思想[J];史学史研究;2010年04期
9 李泉;;“史学便是史料学”渊源得失论——傅斯年史学思想论稿之一[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10 郑振江;简论战国诸子史学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薛匡勇;;历史观演变对档案观的影响[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3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乔治忠;;官方史学视角下的中外史学比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桑兵;;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7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刘兵 清华大学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越;[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周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叶帆;[N];人民日报;2010年
6 张雷 商丘师范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尤学工;[N];北京日报;2011年
8 刘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贾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扬州大学 周一平 许曾会;[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凤娟;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朱喆;福泽谕吉的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朋;李大钊历史认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李麒麟;爱德华·吉本史学思想浅论[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端知加;论更顿群培的历史观以及研究方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刘璇;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爱萍;王沈《魏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尤元梅;《日本国志》的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李泰棻学术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