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维度谱系与整体史
本文关键词: 一日史 历史维度谱系 碎片化 整体史 出处:《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由诸多维度共同刻画,主体(人物)、时间、空间、行为(事件)是几个基本维度。事实上,每一维度都体现为一种谱系,比如时段的长短便构成时间谱系。特定的时代、不同的考察者常常偏向某一历史维度谱系中的一端,而忽略另一端。茅盾以《中国的一日》留下的"一日史",实际意味着一种历史的时间维度极端,随之,其他历史维度发生了相应变化:人物维度由社会精英变成了平民百姓,由庞杂的个体行为构成无数的社会角色;事件维度由重大社会现象变成了日常生活,由重复的琐事敷演为碌碌的生活影像;空间维度由抽象的全盘世界变成了具象的生活共同体,通过芸芸众生的人际关系呈示出鲜活的历史情境。"一日史"所凸显的历史维度谱系之间,桴鼓相应,以鲜明的平民史观,区别于传统的精英史观,构成史观维度谱系。历史维度谱系的所有端绪合成整体的社会史。整体史需要加强历史维度谱系内部的牵连,通过跨学科的沟通,改变思维方式,克服"碎片化"倾向,在世界视野中观照共同体,在社会结构中考察边缘角色,在特定时代中确定日常事件的意义。
[Abstract]:History is characterized by many dimensions. Subjects (people, time, space, behavior (events) are several basic dimensions. In fact, each dimension is embodied in a pedigree, such as the length of a period of time that forms a pedigree of time. Different surveyors tend to favor one end of the lineage of one historical dimension and ignore the other. Mao Dun's "1st History" left by 1st in China actually means the extreme time dimension of a kind of history. Other historical dimensions have changed accordingly: the character dimension has changed from the social elite to the common people, the numerous individual actions constitute numerous social roles, and the event dimension has changed from a major social phenomenon to a daily life. From repetitive trivialities to a mediocre image of life; the dimension of space has changed from an abstract whole world to a tangible living community, Through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masses, the vivid historical situation is presented. The history of 1st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genealog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lite historical view with a distinct view of the common people's history, and a distinct view of the common people's history, among the lineages of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highlighted in the History of 1st. The whole history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involvement of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pedigree, change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overcome the tendency of "fragmentation"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Viewing the community in the view of the world, examining the marginal rol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daily events in a specific era.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历史系;
【基金】:2009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江南村妇生活研究》(09LSB008) 200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江南竹枝词之社会史考察》(08SJD7700005)
【分类号】:K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2 段治文;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6期
3 楚小庆;设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4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5 韩锺恩;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董溯战;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4期
7 周丕启;追求合法的权力:冷战后美国霸权新战略[J];太平洋学报;2001年03期
8 王建源;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论国家统一前的两岸交往秩序[J];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02期
9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10 姜飞,冯宪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冠军;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3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9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2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道胜;论纳税人权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艳梅;论京派诗化小说[D];郑州大学;2004年
8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维度谱系与整体史[J];河北学刊;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537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3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