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会通思想与历史编纂——论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发布时间:2018-02-26 13:10

  本文关键词: 会通思想 撰述宗旨 撰述内容 史书体裁 史学批评 方法论 出处:《史学月刊》2010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会通"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宏观考察社会历史变化的历史观念,经司马迁的深刻理解和《史记》的运用与彰显,在中国史学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中唐至元初五百年间几部不同撰述宗旨、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通史著作的面世,把会通思想发展到新的境界,使中国古代史学在通史撰述方面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而马端临是评论这一宏大史学现象的第一人,他的史学批评方法论,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idea of "Huitong", as an ancient historical concept of ma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changes, has been deeply understood by Si Maqian and the use and manifestation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During the 500 years from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Yuan Dynasty, several general history works of different writing purposes, different genres and different contents were published, which developed the Huitong thought into a new realm. It makes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ve a colorful situation in general history compilation, and Ma Duanlin is the first person to comment on this grand historical phenomenon. His methodology of historiography criticism still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up to now.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中期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4JZD0027
【分类号】:K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贵安;“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J];船山学刊;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传印,陈得媛;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3 许刚;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李建军;;王通《春秋》学考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姚大力;追溯匈奴的前史——兼论司马迁对“史道”的突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刘治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式[J];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8 舒习龙;晚清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圣武记》特点与价值[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李良玉;;略论先秦时期的历史教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唐燮军;六朝政治转型与吴兴沈氏的门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蔡国耀;;兴化“八乐”与“十番”的形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姚大力;;把过程归还历史书写——论司马迁对中国历史编撰学的突破[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峰;;王圻《续文献通考》三论[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7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9 左桂秋;明代通鉴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英;《左传》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01年

2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3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庆华;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D];湘潭大学;2003年

7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38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38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