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国声音——以近十年来青年学者的相关论著为中心
本文选题:世纪 切入点:西方史学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学者对20世纪西方史学的研究,已不再沉默,特别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我国青年学者研究现当代西方史学的论著相继出版,更是一种"中国好声音"。他们以自己的话语,有力地回应了国际史学界。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史学互动中前行,这是我国史学界多年来的夙愿和梦想。这个未来的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在中国从"史学大国"走向"史学强国"的进程中实现。在这一进程中,我国青年史学家更应当拿出能体现中国史学特色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外(西)史学交流的急先锋,在重绘世界史学地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Abstract]:The stud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20th century by Chinese scholars is no longer silent,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since 1978, especially since 1978. Fortunately, in the past ten years, Chinese young scholars have published books 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iography one after another. It is also a kind of "good voice of China." with their own words, they have responded powerfully to international historiograph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has gone to the world and moved forward in its interaction with world historiography. This has been the long-cherished wish and dream of Chinese historians for many years. This future goal,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great historical country" to a "great historical power." in this process, The young historians of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out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which can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become the vanguar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exchanges and contribute their own strength in redrawing the map of world historiography, which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entrusted to them by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07JJD770119)
【分类号】:K0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历史进程述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广智;对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几点“预测”[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张广智;;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之大势——在淮北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师“国培班”上的讲稿[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3期
4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研究在中国[J];史学史研究;1985年02期
5 张广智;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1978~1998)[J];史学史研究;1998年04期
6 张广智;;再出发:中国西方史学史学科的传承与展望[J];史学月刊;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2 王建红;20世纪60年代美国历史研究的价值反思[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颜浩;张嫦艳;;鲁滨逊的“新史学”思想[J];沧桑;2008年04期
4 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学科在中国的历史进程述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黄蕾;;拨开迷雾见真伪——试析青锐其人其说[J];安徽史学;2012年05期
7 韩璐璐;;浅谈鲁滨逊的史学思想[J];黑龙江史志;2011年11期
8 朱清如;关于20世纪末中国史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4年06期
9 李新冲;;步履蹒跚:1949——1982年中国大陆的西方史学史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范铁中;;构建和谐社会中阶层利益协调的路径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永胜;何炳松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龚燕杰;另眼看“战国策”派[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周文清;人类学与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浅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小忠;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西锋;中国厨房电器产品的和谐化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杜惠芳;从中国传统的和合理念看邓小平的和谐思想[D];江苏大学;2008年
9 付强;走向世界主义[D];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
10 王瑞;杜维运及其中国史学史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邹振环;西书中译史的名著时代在上海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罗荣渠;当前美国历史学的状况和动向[J];世界历史;1982年05期
3 徐善伟;努力建立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评张广智等著《西方史学史》[J];世界历史;2000年05期
4 乔治忠;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J];南开学报;2004年02期
5 张耕华;一部“经院式”的西方史学史——读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有感[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玖;;通识 专精 信念——瞿林东教授著《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读后[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4期
2 瞿林东;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J];安徽史学;1997年01期
3 常建华;;社会科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历程[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9年00期
4 岳钦韬;;“历史的记忆与未来”——上海市历史学会第六届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史林;2010年01期
5 雷戈;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反思[J];社会科学;1998年09期
6 张广智;1985年:中国西方史学史的一页——忆与谭英华教授的三次会见[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3期
7 徐善伟;努力建立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评张广智等著《西方史学史》[J];世界历史;2000年05期
8 张耕华;一部“经院式”的西方史学史——读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有感[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9 于沛;西方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和方法[J];史学史研究;2002年04期
10 于沛;西方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和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垣;近代史所举办第七届青年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冯琳;第四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历史所 刘中玉;内陆欧亚学研究的概况及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钟敬文;20世纪的中国民俗学[N];光明日报;2002年
5 历史所 齐克琛;发挥课题制优势 根据研究所特点组织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章开沅;倾情新世纪[N];光明日报;2001年
7 王应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史学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8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N];光明日报;2001年
9 王子今;史学革新与个性解放[N];学习时报;2001年
10 郭uQ;重视非学术史学[N];团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利红;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黄冬敏;理性主义史学浅论[D];复旦大学;2008年
5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樊庆臣;白寿彝通史编纂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新冲;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发展[D];扬州大学;2011年
4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延延;罗伯逊史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雅宁;罗德尼·希尔顿的史学思想探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董彩琳;伯瑞的进步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镭;爱德华·吉本的史学理论和社会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利国;维兰尼及其编年史述评[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顾海萍;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心理分析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7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