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1-03 18:1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大学》 2007年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

谭姝红  

【摘要】: 本文从分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入手,力图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契合点与差异,对照当今世界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探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探索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这一问题。一方面,,返回马克思的文本中寻找理论依据,关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反思全球化问题,为我国的全球化实践服务,并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中,主要希望通过比较两种理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对策,从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0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2
  • 第一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12-21
  • 第一节 世界历史的概念12-14
  •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提出12-13
  •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13-14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14-16
  • 一、世界历史形成的契机14-15
  • 二、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驱动力15-16
  • 第三节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对世界历史思想的阐述16-19
  • 一、世界历史的过程16-17
  • 二、看到了大工业对世界历史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17-18
  • 三、把世界历史的分析与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起来18-19
  • 第四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影响19-20
  • 第五节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全球化及全球化理论的基本内容21-31
  • 第一节 全球化的多重维度21-24
  • 一、全球化的概念21-22
  • 二、西方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界定22-24
  • 第二节 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基本内容24-27
  • 一、依附理论24-25
  • 二、世界体系理论25-26
  • 三、东方主义全球观26
  • 四、反全球化理论26-27
  • 第三节 当代全球化的基本特征27-29
  • 一、从经济角度来看27-28
  • 二、从技术角度来看28
  • 三、从全球性问题角度来看28
  • 四、从全球同质性角度来看28-29
  • 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2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辨证关系31-48
  •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之间的一致之处31-33
  • 一、两种理论都奉行”中心—外围”的结构模式31-32
  • 二、两种理论都看到了劳动分工的作用32
  • 三、两种理论都提出了落后国家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观点32-33
  • 第二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之间的差异33-39
  • 一、两种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33-35
  • 二、两种理论的形成过程不同35-37
  • 三、两种理论的理论贡献不同37-39
  • 第三节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视新“左”派全球化理论39-43
  • 一、新“左”派全球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思想关联39-41
  • 二、对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评价41-43
  • 第四节 对中国的全球化选择与对策的启示43-46
  • 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状43-45
  • 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选择与对策45-46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及当代意义[J];学术界;2003年04期

    2 张登文;试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3 郭正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张艳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的发展[J];中州学刊;1999年02期

    5 刘会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当代诠释[J];中州学刊;2002年06期

    6 卢苑霞;;全球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域[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7期

    7 刘会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当代诠释[J];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8 夏昌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专题研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2期

    9 仲崇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世界重大问题[J];学海;2003年01期

    10 党少华;;浅谈黑格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突出贡献[J];现代交际;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剑平;;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国家的选举不那么“民主”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雷;;“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理性选择[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尉天骄;;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赵齐;[N];国际商报;2008年

    3 李际均;[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 房宁;[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童铭;[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李际均;[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李际均;[N];中国国防报;2004年

    8 清宣;[N];文汇报;2006年

    9 马绍孟;[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吴锋华;[N];解放军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唐昊;利益集团政治变迁与美国霸权的转型[D];暨南大学;2007年

    4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聂继永;全球化与中国崛起[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学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颖;全球化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我国全球化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谭姝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薛锋;论全球化时代世界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付文科;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河南大学;2006年

    6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周亦乔;全球化时代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卢荣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D];苏州大学;2005年

    9 揭晓;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王成君;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非传统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新“左”派全球化理论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3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