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_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4 11:56

  本文关键词: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1年

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

辛颖  

【摘要】:本文分析美国汉学界四位代表汉学家顾立雅、安乐哲、狄百瑞、芬格莱特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展现他们看待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和隐藏其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通过对他们观点的梳理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观点和需要审慎对待的看法。在对美国汉学界这四位汉学家的《论语》“君子”观点研究中,发掘出值得国内学界借鉴的研究成果。 本文由君子的传统内涵和国内学界对君子理想产生的困惑和疑虑引入。正文第一章第一节为美国儒学研究的历史和背景包括美国儒学的学派和各学派主要观点,第二节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儒学界四位代表学者(顾立雅、安乐哲、狄百瑞、芬格莱特)对《论语》中“君子”的主要研究观点。第二章是笔者从三个方面对以上学者观点的评析,力求挖掘美国儒学界对“君子”和《论语》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理解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美国学者对君子理解的偏差或者新意。对偏差和误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创新,用来深化我们对儒家君子思想的理解。第三章是分析在美国儒学界对君子的研究中值得国内学界借鉴的观点,然后对这些观点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学界对“君子”的理解有刻板印象的倾向,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研究深度不足,没有挖掘出君子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意义。而这一点正是笔者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部分美国汉学家给予“君子”高度评价的原因。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要点,并对君子的现代意义和美国汉学界的研究进行了再思考。 笔者通过对这四位汉学家的君子研究的梳理以及观点的研究分析,找出他们观点中对君子理解的创新或者偏差,以此来反观国内学术界对于君子的研究,探求君子的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07.8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4
  • 一、“君子”的传统内涵9-12
  • 二、“君子”的现代困惑12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资料12-14
  • 第一章 美国汉学界《论语》"君子"研究14-32
  • 第一节 美国汉学界《论语》"君子"研究背景14-18
  • 第二节 美国汉学界代表学者观点综述18-31
  • 第三节 本章小结31-32
  • 第二章 美国汉学界《论语》"君子"研究分析32-41
  • 第一节 从"君子"看美国汉学界研究东方文明的宗教潜意识32-35
  • 第二节 从"君子"看美国学者的研究立场35-37
  • 第三节 从"君子"看美国学者的研究角度和重点37-3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9-41
  • 第三章 美国汉学界《论语》"君子"研究价值41-44
  • 第一节 "君子"的人格化41-42
  • 第二节 "君子"的实践性42-44
  • 结语44-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德贵;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莺;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古典儒学宗教性的不同解读[J];孔子研究;2004年06期

    2 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魏彩霞;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5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段爱明,张建新,彭长康,莫凤英;关于“假球黑哨”成因的文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10 王敬川;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三特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建福;;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的影响与启示[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四)[C];2004年

    5 孔令宏;;儒学的仁礼关系及其现代诠释[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6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黄克武;;魂归何处?——梁启超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再思考[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孙美贞;吴澄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芳;翻译情境对于翻译策略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雷瑞鹏;科学革命的新诠释——论中国17、18世纪的科学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5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7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国艺;斋教与古田教案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辰山;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J];文史哲;2002年04期

    2 蔡德贵;试论美国的儒家学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景海峰;解释学与中国哲学[J];哲学动态;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3 胡燕春;;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蔡慧清;;德克·卜德与中国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任增强;;美国汉学家论《诗大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程章灿;;岁月匆匆六十年:由《哈佛亚洲学报》看美国汉学的成长(上)[J];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01期

    7 孙康宜;;谈谈美国汉学的新方向[J];书屋;2007年12期

    8 陈珏;;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以“学派”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黄学军;;游魂无处归 ——读史景迁《天安门》[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1期

    10 陈倩;;美国汉学界区域研究述评——以施坚雅模式为中心[J];理论界;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桥;;管鲍之谊与君子之行[A];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陈宝良;;从君子小人之辨看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3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东辉;;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孟燕;姜斌;李朝旭;;君子特征的内隐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赫;罗声求;;智者和而认同-认同而和[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秀英;;《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孙华娟;;于“陈腐”中开出花来——评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10 許學仁;;出土文献中之孔门弟子形象琐记[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慧;[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周雪;[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金涛;[N];中国邮政报;2005年

    4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主任 顾彬;[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雪松 张选雁;[N];本溪日报;2010年

    6 ;[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本报编辑 杨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北京浩竹猎头中心首席执行经理 王长江;[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9 刘和顺;[N];解放军报;2010年

    10 程小田 朱小燕;[N];国际金融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岁枫;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雯;中国文论在美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晓菲;中医医德伦理思想根源及其内涵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申瑞华;《四书》修身思想对促进《黄帝内经》养生实践的意义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辛亚民;论《周易》的理想人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洪斌;荀子的正义思想[D];湘潭大学;2007年

    6 宋凤琴;君子品格诠释及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强;孔子仁学及子张对仁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5年

    8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9 牛冠恒;孔子教育目标的再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李蓉;论美国的《史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4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