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记忆、修辞与历史——从集体记忆视角看修昔底德的演说词使用

发布时间:2018-03-23 13:15

  本文选题:修昔底德 切入点:演说词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使用了大量的演说词,这也成为他日后备受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将演说词回归到口述传统的面对面社会语境当中,透过集体记忆的视阈来探讨古希腊人对历史、记忆和真实的认识,以此厘清历史真实性在修昔底德演说词的使用及其历史编撰理论之间的关联。
[Abstract]:Thucydides used a lot of speech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his later skep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e mem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ncient Greek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memory and reality, so as to clarif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the use of Thucydides' speech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compil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兵;西方古典修辞学与史学——以修昔底德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祝宏俊;古代希腊进步史观的产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文江涛;;耕读传家与文化濡化——以广西灵川县江头洲村文化教育习俗为例[J];桂海论丛;2006年02期

6 宋小明;关于目前会计环境变化及其未来意义的分析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庄孔韶;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万建中;;口头交流:民间文学的演说范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吴培显;“红色经典”创作得失再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邵励;;略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主观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丛杭青;陈词、证据与认知[D];浙江大学;2005年

5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7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徐英春;一种故事 两种说法[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10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3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莫晓红;图尔敏论证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晓宇;秦汉时期法律思想和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敏;记忆的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进东;继承与超越:维柯对奥古斯丁历史哲学的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金玉凤;激情中透审慎 怀旧中阐现实[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勇;;论布鲁尼的史学[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秦伟;历史学研究中的认识基础与层次把握[N];团结报;2010年

2 李世安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方史学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与中国史学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民族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嘉林;普鲁塔克与修昔底德历史叙述观念之异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电;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史学思想及方法之比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顾海萍;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心理分析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晓宇;基于《希腊志》的色诺芬史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婧;试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著述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3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653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