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隋书赵煚传翻译_《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6 18:45

  本文关键词:《隋书》史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0年

《隋书》史论研究

孙鑫  

【摘要】: 《隋书》“史论”53篇,是《隋书》重要组成部分。史论体现了《隋书》主编魏徵的史学思想、史学成就、独特的史学理论。也体现和代表了《隋书》的历史编纂水平和史学学术水平。 魏徵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是唐太宗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唐太宗在位时期,魏徵在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参加各种重大事情的谋划和决策。魏徵在政治上显示了远大目光,帮助唐太宗长谋远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又帮助唐太宗拾遗补缺,减少过失,防患与未然。一生向唐太宗提出了200多条意见。处理了很多纷繁复杂的矛盾,这不能说不得益他谙熟历史,尤其谙熟隋代历史,并且能够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 反之,魏徵因为深刻总结历史,尤其总结了唐代的现当代历史,从而借鉴历史,为唐王朝的社会政治实践提供了指导,为唐王朝的各种政治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历史依据。 魏徵作为一名史学家,也非偶然,其史学成就与其毕生的历史活动和政治轨迹密切联系。 魏徵的的史学思想、史学成就,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份宝贵的学术结晶和文化遗产,值得认真总结。 本篇论文以《隋书》史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三个问题: “史论”中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史论”所体现的《隋书》的史学成就;“史论”学术成就的背景。全文划分三章。 第一章,“史论”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 《隋书》纪传55卷,“史论”合为53篇。前两篇为上下卷。对于卷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与评价。魏徵在这53篇“史论”中,不仅揭示了隋朝历史的基本线索,也充分表明了魏徵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 魏徵的历史观是进步的,突出表现在重人事,轻天命的观点上面。重点评说了魏徵在重大社会问题上的认识和朴素的唯物史观,评说了魏徵在社会历史问题上的辩证统一的史学观点。 魏徵的史学思想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即重在“借鉴”的史学思想。魏徵依次对隋朝的很多重大社会问题,例如隋朝的建立、统一、财政、立法、科举、四边关系、外族交往等等,进行剖析和评述,总结了隋朝的经验,批评了隋朝的缺陷,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章,“史论”所体现的史学成就。 首先,魏徵的“史论”对隋朝的历史是客观评价。在三篇帝纪“史论”中,通过对杨坚、杨广、杨侑的评述,客观地揭示了隋朝历史线索的基本思想。在各个历史人物的“史论”和各种类传的“史论”中,不仅从各个方面揭示了隋朝社会历史的线索,也对隋朝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例如社会道德、整治吏治、民族政策、边境政策、学术文化、社会制度等,提出了基本认识。其次,总结“史论”在《隋书》编纂方面的诸多贡献和价值,从而进一步认识魏徵的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学术造诣。 第三章,“史论”学术成就的背景。 首先,魏徵学贯古今,熟读文史,贞观初期,受任秘书监,主持国家图书文献整理,并在文献整理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这为魏徵主修《隋书》,撰写《隋书》“史论”和“五代史”总论提供了学术条件。 其次,魏徵个人丰富的阅历,尤其亲身经历了隋王朝时期的社会兴衰,亲身投入并且经历了瓦岗军的战火洗礼,经历了玄武门政变的考验,经历了贞观时期国家由弱到强的历史变化,这些社会阅历,为魏徵立身庙堂,总结了隋王朝的兴衰,揭示隋朝得失提供了成熟的政治家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09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8
  • 一、论文研究目的9
  • 二、论文研究意义9-10
  • 三、国内外关于该选题研究概况10-17
  • 1、《隋书》"史论"的研究10-11
  • 2、关于《隋书》的史学研究11-12
  • 3、《隋书》作者的研究12
  • 4、相关问题研究12-17
  • 四、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史论"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18-29
  • 一、"吉凶由人"的进步历史观18-22
  • 1、重人事的朴素唯物史观18-20
  • 2、朴素的辩证史观20-21
  • 3、历史观的局限21-22
  • 二、"以古为镜"的借鉴思想22-29
  • 1、主张唯太子继承制度22-23
  • 2、弘扬社会道德23-25
  • 3、重视提高社会文化素质25-26
  • 4、隋朝边境和民族关系上的得失26-28
  • 5、强调吏治和官员操守28-29
  • 第二章 "史论"的史学成就29-41
  • 一、纵论隋朝历史的开山之作29-30
  • 二、揭示隋朝兴衰存亡的轨迹30-38
  • 1、辩证地论述了杨坚的功过30-32
  • 2、尖锐剖析了杨广败亡的轨迹32-34
  • 3、揭露了杨素助纣为虐的元凶面目34-35
  • 4、系统论述了隋朝的兴亡轨迹35-38
  • 三、"史论"在编纂上的作用38-41
  • 1、为《隋书》设计了55卷的编纂规模38
  • 2、为收入《隋书》的人物分类定格38-39
  • 3、"史论"为入史人物的定位39-41
  • 第三章 "史论"学术成就的背景41-50
  • 一、魏徵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41-46
  • 1、身世与早期活动41-42
  • 2、投奔瓦岗军反抗隋王朝42-43
  • 3、玄武门事变的考验43-44
  • 4、出使山东,收复瓦岗余部44
  • 5、参与机要,激言涌谏44-46
  • 二、深厚学术底蕴46-50
  • 1、学贯经史47
  • 2、整理文献、侍讲弘文馆47-48
  • 3、撰写《群书治要》48
  • 4、总揽撰修"五代史":作"总论"48-50
  • 参考文献50-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金成;史论 专论 艺论——解析韩溪的《唐剧音乐创论》[J];大舞台;2005年01期

    2 薛勤;评《东北现代文学史论》[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5期

    3 吴开晋;对现代诗歌发展的系统描绘——读《中国现代诗歌史论》[J];诗探索;1997年01期

    4 宋鼎立;《晋书》的史论[J];史学史研究;1999年02期

    5 蔡凤书;面目清新的《中国远古社会史论》[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11期

    6 马艳辉;;《三国志》裴注的理论价值[J];中州学刊;2007年03期

    7 李慧文;;造型艺术中的现代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开设[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8 ;史论摘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6年01期

    9 木易文;俯仰观照 心灵体悟 读李远强著《新时期四川戏剧文学史论》[J];中国戏剧;2002年08期

    10 韩毅;李华瑞《宋史论集》出版[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暗星;;《宜兴砂陶史论》摘要[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论纲[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3 陈怀宇;;礼法、礼制与礼仪:唐宋之际圣节成立史论[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4 松下宪一;;北朝隋唐时代史料中的“代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敢;;新诗理论与批评的现代性——兼评杨四平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郝润华;;试论六朝史学与玄学的关系[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邹理;;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关尾史郎;;日本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史研究——以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与三崎良章的《五胡十六国的基础性研究》为中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坤;;刘焯生平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史宁;[N];文艺报;2011年

    3 谢保成;[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艳芳;[N];文艺报;2005年

    5 冯海涛;[N];山西日报;2003年

    6 刘扬忠;[N];光明日报;2001年

    7 左凤荣;[N];学习时报;2002年

    8 薛福康;[N];光明日报;2005年

    9 龚书铎;[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华南师大人文学院教授 栾栋;[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释清决;越南禅宗史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宋巍;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柳宏;清代《论语》诠释史论[D];扬州大学;2004年

    4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松山;两晋史学发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颖;中国战争小说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厚均;两晋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卫丽;唐代工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何颖;多维视野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方华;政策和公众需求与当代英国艺术博物馆的管理[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鑫;《隋书》史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谢丽莉;《隋书》的文学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毕游;司马光政治思想考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袁永松;李鸿章享堂重建:史论的流变和地方的应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贾一平;《通鉴》胡注军事史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传成;隋唐除名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敏;《宋书》的文学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静;建国前中国播音研究史论[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梁建宙;南北文化差异对隋代政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隋书》史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7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7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