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选题:抗战时期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 ; 参考:《人民论坛》2012年08期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沿革,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的积极配合。理清三者各自的内容与社会功用,有助于掌握抗战时期延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脉络延伸。
[Abstract]: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nicized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Yan'an area c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groups,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y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oika" actively cooperate. To clarify their respective contents and social functions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extension of Yan'an 's Sinicized Marxist historiograph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3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黄德渊;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白友涛,柴静;毛泽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王进芬,马振江;毛泽东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沙健孙;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黄植;一个由误解而引发的误解——与《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一文的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苏黎明;毛泽东与村落家族文化变革[J];北京党史;2001年01期
10 马荣久;“五反”前后毛泽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演变[J];北京党史;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勇;;论毛泽东早期对资产阶级的认识[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坤栋;;中西融合 古今贯通——从吴芳吉的白屋体新诗理论与创作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守稼;缪振鹏;;《甲申三百年祭》及其在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5 王聿修;杨炳昆;唐明中;;郭沫若早年的爱国主义——读《郭沫若少年诗稿》札记[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姜红;;毛泽东重视历史文献的研究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青峰;;论毛泽东的清正廉明精神[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理论省思[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道炫;;洗脸——1946~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修国;毛泽东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刘淑阶;毛泽东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晓丽;过渡时期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观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3 罗晓春;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形成、发展及历史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志勇;三线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晖;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化思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师春苗;论建国初期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志敏;略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余华林;中国现代家庭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戎;毛泽东廉政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汤志华;论早期毛泽东的教育救国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附:本会第二届年会征文目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2 刘茂林;;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学的苦心经营[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3 陈其泰;;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征文目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5 ;编者的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志敏;民族觉醒中的文化复兴[N];学习时报;2005年
2 李根;留住抗战历史“活教材”[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侯且岸;学术研究与全民族的思想启蒙(上)[N];学习时报;2005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李文海;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全面振兴的百年信史[N];人民日报;2010年
5 蔡震;中外学者研讨“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文化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陈勇;钱穆与柳诒徵的学术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京华;顾颉刚:岂一个“才情”了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王建朗;究中外之际 通中西之变: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10 米德 江哲 编译;中国抗战史学演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晓晶;林同济史学思想述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4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栋华;抗战时期的钱穆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Z腪,
本文编号:1814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1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