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和文明史:历史学家的两面镜子
本文选题:全球史 + 明史研究 ; 参考:《世界历史》2013年03期
【摘要】:正2012年11月16—18日,笔者参加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在杭州联合主办的"全球史、文明史学术回顾与世界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会议围绕"全球史、文明史研究"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展开。笔者参加该会感悟良多,今在此将本人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略谈一二,以为感言。"文明史"是近代以来欧洲历史学家主要用以显现民族国家历史的一面老镜子,"全球史"则是
[Abstract]:On November 16-18, 2012, 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the "Global History"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The high-level forum on the academic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world history, focusing on the two themes of "global history,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world history". The writer attends this meeting to realize a lot, this is here to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above two questions briefly, thought the speech. "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s an old mirror mainly used by European historians to reveal the history of nation-state since modern times, while" global history "is
【分类号】:K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2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3 方林;;略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全球史的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多米尼克·塞森麦尔;刘俊姝;王玖玖;;全球史及其多元潜力[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5 葛兆光;;主持人的话[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玖玖;;当代史学的文化转向与全球转向——评蒋竹山《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方法与实践:从新文化史到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7 ;《全球史评论》约稿及体例要求[J];全球史评论;2013年00期
8 刘文明;;全球史的研究范式、趋势与学科性质——评《什么是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09年00期
9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10期
10 庞永锋;;论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兼论中国的全球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5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6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1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