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试论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的成就与失败

发布时间:2018-04-30 16:30

  本文选题:狄尔泰 + 历史理性 ; 参考:《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狄尔泰从他的《精神科学引论》到《历史世界的建构》形成了一个历史哲学的"体系"。他以"生命单元"、"体验"、"理解"、"表达"等概念组成了一个互动性的关联的系统,把"生命"作为史学理论的起点,依靠精神科学试图使历史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本文在思想史背景中,指出他在实证科学和纯粹逻辑之间,选择了心理学作为精神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并引入互动性关联系统,丰富了历史哲学的内容。然而把精神科学认识论限制在经验范围内会导致完全的主观性,因此不应把心理学作为历史哲学的基础。
[Abstract]:Dilthey formed a system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from his introduction of Psychiat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World. He uses the concepts of "life unit",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to form an interactive and interrelated system. He regards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tries to make history possible as science by relying on spiritual scienc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e chose psychology as the basis of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spiritual science between positivist science and pure logic, and introduced interactive correlation system, which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However, limiting the epistemology of spiritual science to the scope of experience will lead to complete subjectivity, so psychology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莫伟民;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慧民;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优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静;彭启福;;“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田王晋健;;弗罗斯特《“熄灭吧,熄灭——”》一诗的生存论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5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林航;;科学还是人文?——以亚里士多德为例[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珊;生存游戏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海霞;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伟民;;论狄尔泰的生命认识论[J];学术月刊;1991年01期

2 明智,吴顺恩;W·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哲学评介[J];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张敏;威廉·狄尔泰其人[J];社会观察;2003年01期

4 谢地坤;;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J];哲学动态;2006年03期

5 陈士帅;;“理解”狄尔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2期

6 姚满林;吴琼;;论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苏君;;浅议科学体验与审美体验的相互渗透——由狄尔泰为两种科学“划界”所想到的[J];美与时代(下);2012年08期

8 陈嘉明;;狄尔泰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解释学探讨[J];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04期

9 张践明;狄尔泰的历史哲学简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李红宇;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松峰;;生命把握生命——狄尔泰哲学的方法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谢地坤;;狄尔泰——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平;系统而全面研究狄尔泰哲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高宣扬;“理解的每一个点都呈现一个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峗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欧洲文化与社会实验室;狄尔泰论“文化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潘德荣;狄尔泰:精神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牛顿[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德军;理解生命[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陈锋;狄尔泰教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袁文彬;狄尔泰的体验概念与诠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浅析狄尔泰的体验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恙;论狄尔泰的世界观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5 赵天惠;论狄尔泰“生命之流”[D];辽宁大学;2012年

6 杨海燕;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认识论探究[D];湘潭大学;2005年

7 沈丽艳;从体验到理解之路[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朱R,

本文编号:182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2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