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中外史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5-01 08:13

  本文选题:国史学界 + 中国史学 ; 参考:《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正【编者按】当代中国史学的开拓创新,既需要从我国传统史学的优秀遗产中汲取营养,也需要从域外史学中获得"他者智慧",因此大力开展中外史学交流,并对这种交流的历史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史学界的题中应有之义。晚近以来,我国的中外史学交流史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
[Abstract]:The pioneering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needs not only to draw nutrients from the excellent heri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but also to obtain "the wisdom of the other" from the overseas historiography. Therefore,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arry out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ography. And the history of this kind of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topic in the current history of our country. Since recent years,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ography communication history research, has obtained a lot of achievements. Ben
【分类号】:K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雁飞;;我国史学界构建史学中层理论的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2 T3于廑;谈研究历史的古为今用[J];江汉学报;1964年01期

3 张光;;我国史学界对若干历史人物的新评价[J];天府新论;1984年02期

4 姚全兴;要重视国外史学方法论的研究[J];史学月刊;1981年03期

5 ;关于“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的意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8年02期

6 李培栋;;释“封建”兼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瞿林东;我看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J];求是学刊;2000年01期

8 侯云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的基本走向[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9 近藤一成;东京举行“第一届中国史学国际会议”[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12期

10 周祥森;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趋势——“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姜义华;;当代中国史学:从帝王之学走向普遍性的人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刘重来;;试论中国史学“大一统”历史观——从《华阳国志》宣扬“大一统”思想说起[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C];2008年

3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尤学工;;历史教育: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程利田;;袁枢对中国史学的贡献[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弘祺;;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中国史学:濠梁上Q5鱼的悖论(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毛佩琦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整理;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史学进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常金仓;“文化科学”理论与中国史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徐松巍;十九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0年

4 李振宏;“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越 蒋正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3年

6 李振宏;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展望[N];人民日报;2001年

7 侯且岸;中国史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三)[N];学习时报;200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蒋大椿;中国史学转型需找准定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杨艳秋 廉敏;中外学者研讨中国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浔邑;专家学者研讨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梦舒;朱希祖与现代中国史学的科学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冰;柴德赓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维佳;唯物史观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历史学变革[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2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