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
本文选题: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 科学 ; 参考:《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摘要】: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相关思想;通过分析知识作为现代劳动力的构成要素,知识分子作为中等阶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而肯定了知识与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或潜在的动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日中国,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论,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不无启迪。
[Abstract]:The motive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ore theori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problem of western Marxism. Through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Marxism of analysis involves the motive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 by affirming science as the basic factor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acknowledges and affirms the relevant thoughts of Marx's theory of motive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a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 of modern labor force and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as middle class in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affirmed that knowledge and intellectuals are the direct or potential motive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arxism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China today, how to promot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social development motive theory, how to fully underst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social role of intellectuals, not without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社会发展动力论研究——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07JA71002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2009BZX001)
【分类号】:K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萍;辩证法的辩论与人的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2 沈亚生;20世纪末的挑战——爱尔斯特及其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孟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中的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J];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4 牟焕森;马克思与技术决定论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5 刘怀玉;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经济决定论”还是“经济支配论”——马克思“经济必然王国支配性发展”理论的当代诠释[J];理论探讨;2002年01期
6 张彤玉;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7 张之沧;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J];求实;2004年03期
8 刘明合,祁刚利;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9 吴英;;对唯物史观几个基本概念的再认识[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10 程美东;“三个代表”论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赖恩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6 郭剑仁;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建明;红绿对话[D];苏州大学;2006年
8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9 耿新建;实践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杜长征;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海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D];清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光华;;以全球史观看西方崛起的原因——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第41题赏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奎良;;唯物史观的当代课题(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泽中;创造与人类文明共进[N];文艺报;2007年
2 傅斌;重提科学与民主[N];中国文物报;2004年
,本文编号:1830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3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