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23:3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分类号 学校代码!Q墨垒至

密级 学号201 0020201 63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Analysis of Marx,S historical view of

empirical problems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学 科 专


堕金

差塾撞 里盘墨圭鉴堑鲎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三年六月

中文摘要
马克思历史观究竟是不是实证的历史科学,这是一个长期在中外 学术界中存在争论的学术性问题。明晰马克思历史观实证性问题,对 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争论,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本真之意具有重 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和丰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也具有一 定的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探究马克思是否将其历史观当作实证 的历史科学来建立,以及如何建立的。本文涉及考察的文本主要有《博 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马克思历史观中,历史哲学与实证的历史科学之间本身不存在截然 不同的对立,承认或肯定了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并不意味着否定马 克思历史观的哲学性,即把马克思哲学也实证化了。实证历史科学与 历史哲学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关系。在马克思的文本中 对“哲学”和“科学”一词的用法的变化,导致了学术界对马克思历 史观理解的不同。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直接的论述, 如“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 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等等。因此,马克思历 史观当然是实证的历史科学,这种实证历史科学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的哲学基本原理的现实表现,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和科学的人道主 义,是能动的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 历史观 实证历史科学历史哲学

ABSTRACT

This

is



long——term

presence

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arx’

academic circles


argument

in is

academic question.about if
the

conception

of of

history Marx’S

empirical
of

science.Clear

demonstration

conception

history,long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academic debate,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to

understand Marx’S

concept ion

of hi story of true meaning,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rich in China

also has
Thi Marx




certain significance.

art icle

embarks from Marx’S text,To explore whether
as

will be its view of history

the empirical science of

history to build,and how to set up.This paper relates to the
text

mainly一“The

Difference of

Between

the

Democritean

and

Epicurean Manuscripts In and the

Phi losophy
of

Nature”

“Economic&Phi losohic

1844’’’4 The German Ideology’。’。Holy Clan’’
view of of hi story,between phi losophy of hi story itself

Marx’S

history

empirical science Admit
or

does

not

exist Marx’S

distinct
concept ion

opposition,
of

certain

empirical

hi story does not of history.The

mean

to

deny the phi losophy of between
empirical

Marx’S

view

relationship

science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philosophy is not either this
or

that,

in

oppos i t ion

to

each


other.

Change

to

the

‘1

phi losophy’。and‘‘science:。the
to

use

of the word in Marx:S text. view is

1ed

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Marx’S historical

different. We find direct di scuss ion from Marx’S text,Such

can

some

as“the speculative end place,in

front of the real

life,is

the description of empirical science and real activities and the actual

people practical in place
to

development

process

start.’’

Therefore,Marx’S

concept ion

of hi story i



of

course

the

empirical science of history,Marx’S empirical science of history
is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basic

principle of philosophy that

empirical social existence determines social consciousness,is
the practice of humanitarian and scientific of the dynamic theory weapon for reconstruction has provided the theory foundation for humanitarian,is of the world. It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SCientific

SOCialism.

№y

words:Marx:Conception of history:Empirical
history:Phi losophy of history

science of

III





中文摘要………………………………………….I
ABSTRACT................................................1 I

导 寸

言…………………………………………..1I 口???-?????????-?????????-??????????-????????--?????

一、选题意义………………………………………l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3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7 四、本文创新之处…………………………………..8
第一章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吗?…………….9

第一节《形态》之前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9
一、

《博士论文》时期对“实证”的态度……………..10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证”的研究立场…12
三、

《神圣家族》中的“实证科学”…………………13

第二节《形态》之中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16
一、 二、

《形态》中“历史科学’’概念…………………..16 《形态》中“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所指……………18 《形态》中“实证”的几种含义…………………19

三、

第二章马克思何以将其历史观作为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建立7...22

第一节实证科学与哲学分化的历史背景…………………22 一、自身研究道路的选择………………………….22 二、英国经验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影响…………………23 三、西方科学主义的影响………………………….24

第二节对传统历史观的变革………………………….25 一、对传统历史观的认识………………………….25 二、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27 三、“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建立…………………….29
第三章马克思的实证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是对立的吗7.......31

第一节实证的历史科学与一般的实证科学的异同………….32 一、实证历史科学的“科学”………………………32 二、一般的“实证科学”………………………….35 三、两者的区别…………………………………36 第二节实证历史科学的精神实质………………………38 一、马克思历史观“实证”的实质…………………..38 二、实证性与唯物的人道主义价值诉求的内在一致性…….39 三、实证性与实践性、革命性的统一…………………42 第三节作为历史哲学的唯物史观………………………44 一、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仅是实证的历史科学………….44 二、实证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47 三、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都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49
结语........................…....….....….....…52
参考文献................................................54


谢...............….....…............…...…..57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马克思历史观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或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 它的形成及发展为人类对历史的本性、特点、运动形式及动力、社会 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的认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引导。马克 思主义哲学以其强烈的时代精神、批判意识和辩证品格关注“人”的 自我丰富、完善与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社会历史未来的 发展方向,关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

一、选题意义
选择“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为论题,从理论意义上 来看,是希望弄清楚一个长期在中西方学术界争执不下的论题,马克 思历史观是不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如何真实的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 实证性问题之真义?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历史观?如何澄清对马克思 历史观的种种误解?即学术界争论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证 科学还是历史哲学?其实“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本身是一个 不言自明的问题,因为马克思多次在其本文中声称自己将要建立的是 一门“实证的科学”。但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如果承认或肯定马克思历 史观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就是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证化、去哲 学化、唯物化;如果把马克思的历史观作实证科学的理解,就是把马 克思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当作一种科学规律,这种规律只是建立 在纯粹的简单的因果关系之上,因而历史的发展将变成有规律可循 的,通过经验可掌握的理论。因此他们不同意或者担心把马克思的历 史观看作是“真正的实证科学”。但笔者认为马克思历史观当然是一 门实证性的历史科学,因为马克思曾作过准确的表述:“我们仅仅知 道-I'-J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h‘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6

硕士学位论文

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 始的地方。”1他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 志意识形态》等多个文本中明确表述出“历史科学”或“实证科学” 的概念。

这里,笔者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并没有过把其历史观称之为“实
证的历史科学”这样的表述,而本文中大量使用了这样的概念,这是

为了区别一般的实证科学,因此就马克思提出过的“历史科学”和“真
正的实证科学”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概念,以此区别于其他。马克 思明明有大量的直接表述,为什么中西方学术界一直还对此问题众说 纷纭、莫衷一致呢?这无疑是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的片面或错误 理解造成的。笔者认为,学者们在关于马克思历史观的几个基本概念 的理解上产生了歧义,如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就等同于一般意义上 的实证科学吗?马克思的历史观只是研究社会存在的哲学就不再研 究社会意识了吗?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到底是不是实证的历史科 学找到一个正确的解答;对马克思历史观实证性问题之争论进行梳

理;对实证性历史科学的误解阐释清楚;把被遮蔽的马克思历史观的
价值维度、哲学维度给重新揭示出来;解决人们对马克思历史观实证 性的担心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题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研究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 可以澄清学者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解,还原马克思历史观之本真。 现今社会正经历着一场从地域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大变革。关注 社会发展,思考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仅是为 了完成纯粹的理论研究任务,更是为了作为中国人,作为学习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人,关注自身的生存命运和祖国未来发展,是我们的历史 使命。当前,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 会”的思想,深刻的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之现实要求和价值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标。正确把握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精髓,在马克思所实现的实证的历 史科学的本质精神和根本原则的指引下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创造性的解决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难题,为解决中国的社会历

史发展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以往,关于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马克思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来展开,根据中西方学术界的 学者们观点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三类: 1.第一类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历史哲学。国外如西方马克思 主义早期代表科尔施、卢卡奇、葛兰西等,国内有学者俞吾金、欧阳 康等。柯尔施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 主义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并把其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1,他反对那

个时代占主流的观点——马克思没有自己的哲学。他辩护说:“哲学
的消灭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抛弃哲学……”2卢卡奇在《关 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多次明确表述,不能仅把马克思的《资本论》 看作是经济学著作,而不当成哲学著作,那将是对马克思历史观中内 在思想结构完整性的忽视。卢卡奇反对把马克思哲学科学化,他更重 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导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化和 实证化的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恩格斯把辩证法扩大到对自然界中。葛兰 西更是提倡“实践哲学”,认为必须开展一场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 革命。 复旦大学的俞吾金教授在《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 学》一文中,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存在”,把历史 唯物主义作实证科学理解是混淆了哲学和实证科学的界限,是对历史

1注:此后学术者通常将柯尔施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简称为“柯尔
施问题”。

2柯尔施.王南浞,荣新海译.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38

硕士学位论文

唯物主义的曲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的忽略。1此文就 段忠桥教授发表的《质疑俞吾金教授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两个说

法》所出回应。他通过引证胡塞尔、海德格尔、恩格斯的话来说明“马
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伟大的哲学理论,而不是什么‘真正的实证科 学’’’。俞吾金教授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思辨终止的 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这句话中,理解出“马克思告诉我们, 在德国思辨哲学终止的地方,出现了两个新东西:一是作为‘这一真 正的实证科学’的新的历史学;二是取代德国思辨哲学的新哲学,即 历史唯物主义。”2如果把历史唯物主义“降格为‘实证科学’乃是对 马克思理论遗产的真正的亵渎。”3文中主要批驳段忠桥教授的两个核 心观点,第一是对“经验直观”的认识,俞教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 发现,只凭“纯粹的经验路径”,马克思不可能能实现,相反,只有 通过长期的研究活动才能发现的哲学理论。第二是段教授忽视了历史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及其批判性特点。总之,俞教授认为把马克思历 史观看作是实证科学,“是把马克思哲学降格为一门单纯的经验的、 描述的方式进行研究活动的实证科学"。4 2.第二类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归结为实证的历史科学。持这种观 点的,国外有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梅林、普列汉诺夫和斯大林、考茨基 等,国内有丛大川、段忠桥、胡沫、范拥军等。 梅林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只是社会科学或者是

经验实证科学。他认为马克思是“完全撇开哲学,而只在历史和自然
科学方面的实践工作中考察人类的精神进步。”5普列汉诺夫和梅林站 在同一立场上,都非常看重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因为费尔巴哈 说“我的哲学就是不是任何哲学。”,所以他否认了一切哲学。6这样
1参见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J】.学术月刊,2009(10):24.32 2参见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J】.学术月刊,2009(10):26—27 3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J】.学术月刊,2009(10):27 4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J】.学术月刊,2009(10):32 ’梅林.保卫马克思[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60一161 6梅林.保卫马克思【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6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不可能是哲学。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 的“科学主义”者们提出要把马克思哲学实证化,他们制造了马克思 哲学作为“知性科学”和“实证科学”的神话。1 国内丛大川先生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科 学理论而不是哲学观念的论点,他认为“‘解释世界’是科学家的事”, 哲学家只要专心于“改变世界”就可以了。2 中国人民大学的段忠桥教授撰写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还

是“真正的实证科学”——答俞吾金教授》一文,他不同意俞吾金教
授的观点,认为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一种本体论哲学或形而上学是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3段教授认为俞教授在批驳他的观点之时使 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且其论证马克思历史观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 时使用的论据不是马克思本人的,因此论证也不成立。段教授还批评 俞教授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引文的翻译多加定冠词的做法要么是 画蛇添足,要么是错误的,并强调“真正实证的科学”与“实证科学” 是有区别的。胡沫、范拥军也认为马克思有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即 历史科学,历史科学使唯物史观成为科学。4 3.第三类其他观点。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认为马克思历史唯 物主义具有“哲学一科学二重性”,代表学者有李娟,她在《历史唯

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的若干思考》中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看作是既具有
哲学性又具有科学性的。她在文中大量的摆出了学术界的种种观点, 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发展线索、方法论原则和研究内容上分析马 克思历史观中呈现的“哲学与科学‘交叉并存’的特点”。5

第二种情况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既不是实证科学也不是历史
哲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理论。这种观点的代表国内有徐长福、
1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J】.天津社会科学,1999(6):17.21 2丛大JII.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J】.学术月刊1998(4):7.12 3参见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川.学术月干0,2010(2):14.20 4参见胡沫,范拥军.马克思历史科学:实证-9批判【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l(4):55.59

5参见李娟.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牲问题的若干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8(3):121—127

硕士学位论文

何中华。国外的哈贝马斯也有过类似的观点。哈贝马斯把马克思的早 期观点和晚期观点完全分裂开来,认为早期马克思只研究哲学不研究 实证科学,晚期只研究实证科学而不研究哲学。这种“断裂论”思想

的影响还不小。徐长福教授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哲学和
科学中的一个,又内在于其中,还介于它们之间。1这种理解似乎让 我们更加模糊了,“既不是哲学又不是科学”,那究竟是什么?同样, “既是科学的哲学,又是哲学的科学”,那又该如何理解?徐教授所 说的“中介”怎样定性呢?何中华说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在总体上应 该是解释学的,它既不是实证科学的,也不是思辨哲学的,而是介于 两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可能性。这是马克思在思想上同黑格尔和费尔 巴哈之间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2 第三种情况是在历史哲学和历史科学之间折中思想的代表,如华

中科技大学的王晓升教授,他肯定马克思历史观中是含有实证科学的 要素,也肯定马克思历史观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但同时他又
不认可把马克思历史观看成实证科学,认为这样做就等同于“放弃了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资产阶级的意 识形态”,是把“马克思所批判的拜物教思想当作了马克思主义”,3是

需要警惕的。张延国教授则从段忠侨、俞吾金二人之争中看到,如果
同一主题可以引发长时间僵持不下的争论,“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几 个前提性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一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与唯心 史观的分界点究竟是什么?二是马克思自身所理解的哲学与实证科 学的分界点是什么,二者是否二元对立?……”4 综合以上的国内外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对马克思历史
1参见徐长福:求解“柯尔施问题’’L一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J】哲学研究2004

2参见何中华.马克思-9“哲学的终结’’L为马克思哲学合法性辩护川.学术研究2008(10):
12—17

(6):3—11

3参见:王晓升.哲学或实证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热讨论之后的冷思考【J】.哲学
动态2011(6):5—13

4参见:张廷国,梅景辉.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义上的“实证科学”川.学术月刊,2010(2):
21—22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观作“实证科学”的理解,还是作“历史哲学”的理解,都有其偏颇 的一面。马克思历史观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该从全面的、整体的来 看。那些认为马克思历史观即不是“实证科学”也不是“历史哲学” 的学者们,提出的所谓中介理论,其实质是含混不清的。虽然李娟提

出的“哲学一科学二重性”观点,与笔者的观点有类似之处,但实质
上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首先她的撰文并没能解决争论者们心里的疑 虑,其“科学”之义也没能和一般的实证科学区别开来,其次她也没 能解决马克思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本中描述的对哲学和科学的态度 加以区分,只是笼统的说其有二重性,这反倒给人留下了集众人之说 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虽然她的撰文声称是立足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基 础之上,但她已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了“元理论”在研究。本文 中将克服她此文中的问题,深入马克思文本,考察马克思历史观的背 景,还原马克思历史观的真义。

三、本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
尽管国内学术界仍有许多学者重视马克思的历史观性质问题,但 仍然未能给马克思历史观得出一个肯定的定论。人们在研究中,喜欢 要么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思辨的历史哲学,要么把历史唯 物主义降低为一般的实证主义科学,把马克思历史观实证化、去哲学 化,试图用经验材料去论证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都是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的片面理解。本文提出“马克思历 史观的实证性问题”这个论题,把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当作一个问 题来研究和讨论,抛开前人学者的研究思路,主要以马克思本人的经 典文本和文献为基础,详细的论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性, 并以“问题”为线索,分三部分的来解决学术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 科特征的争论,理清对马克思历史观实证性的片面误解,把被遮蔽的 实证性的哲学维度、价值重新提示出来。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来撰写。三章都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第一章

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通过对马克思的文本考察,来回答马克思的历史观当真是不是实 证的历史科学。考察的文本并不涉及马克思的全部文本,只涉及马克 思有历史观描述的文本,主要以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主, 另外还有对《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 的考察。 第二章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即马克思为什么要把它的历史观当作 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建立,以及他是如何来建立他的实证历史科学的。 第一节通过对实证科学和哲学分化的历史背景的考察,来回答马克思

为什么要建立实证的历史科学,第二节从对传统历史观的变革及对思
辨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来说明马克思是如何来建立他的实证 历史科学的。 第三章中,通过对中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种种误读的 揭示,澄清实证的历史科学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证主义科学, 得出马克思实证的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并不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 关系。表明肯定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并不意味着否定马克思历史观 的哲学性,“实证的科学”“历史的科学”本身就既包含独特性、实验 性、实证性、科学性,也包含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等人道主义价 值维度。

四、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首先在于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者单纯的否定某一种观 点,而是把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当作一个个问题来思想,以问题为主线 贯穿于全文的三个章节之中,对于学界长期争论不下的关键问题给予 客观的论证。其次,本文关于马克思历史观实证性问题的结论是马克 思的“实证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之间并不截然对立。也有学者 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但都只是单纯的从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维度来说明 马克思历史观具有哲学性。笔者突破了此类观点,得出了实证的历史 科学和历史哲学都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观点。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第一章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吗?
众所周知,哲学被称之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的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其中历史观则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 看法和根本观点的总和,它是哲学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 观是人们在认识、改造和处理人类社会自身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实 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马克思历史观出现以前,西方及至整个人 类的思想史中,以独断论和神圣化的历史观统摄着现实的人的意识思

维和整个历史世界,支配着人的历史活动的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
维。可以说西方的传统历史观还停留在“历史形式中为自己寻找历史 的证明”的历史独断论阶段,没能意识到“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它

的现实的产生活动——他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
着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1马克思的 历史观的出现,标志着历史观进入了唯物主义时代。马克思曾说,他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2这表 明了马克思历史观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历史观的特殊性。马克思的历 史观当真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吗?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何以说明 呢?本章将从马克思的文本中找依据,为了方便撰写,以马克思的《德 意识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文本为分界线来进行举证和阐述。

第一节《形态》之前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 马克思早期研究哲学,晚期注重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笔者并 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不存在 某种分割和断裂,马克思的历史观也是如此。对于马克思文本中出现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84

硕士学位论文

的“实证”表达,我们也应该用历史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理清马克

思在各个时期文本中对“实证"表达的含义及对待“实证”的态度,
和与他所要建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博士论文》时期对“实证”的态度 马克思早在1841年撰写的《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到了“实证”一

词。如以下几段引文:马克思说:“为什么柏拉图要竭力给哲学所认
识的东西找到一个实证的,首先是神话的根据呢?”1“柏拉图对绝 对的东西采用了实证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的基本的,从自身中产生出

来的形式则是神话和寓言。”“‘为什么这个实证的根据是神话性质的,
是建立在神话的基础上的?’’3‘‘当然,这里也显示出柏拉图哲学与

一切实证的宗教,特别是与基督教——超验的东西的完美哲学——的
血缘。”4“在有限的、实证的东西本身中有灵魂,对灵魂来说,这种 蛹化是神奇的;整个世界变成神话世界。”5 我们通过阅读不难发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使用的“实证” 一词表达的都是与神话、寓言、宗教、灵魂等意思紧密联系。此时马 克思把“实证”理解为历史上“实证哲学”派6所指的“神的启示” 之意。因此,马克思对待这种“实证”的态度是持否定的。 在黑格尔的哲学里,与“实证”相对立的是“理性’’,因此实证 主要指经验的意思。从这一点上来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谈到 的实证概念,主要受到来自黑格尔的影响。马克思说:“德谟克里特 被迫采取经验的观察。他不满于哲学,便投入了实证知识的怀抱。"7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4 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44 6注:实证哲学派是指19世纪30年代未至40年代初,在德国哲学中的一种宗教神秘主义 流派,代表人物有克?海?魏瑟、伊?海?小费希特、安?君特、弗?巴特尔、谢林等。他们企图让 哲学从属于宗教,他们反对理性认识,把神的启示看作是“实证”知识的唯一源泉。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伊壁鸠鲁便轻视实证的科学;因为按照他的意见,这种科学对于达 到真正的完善并没有什么裨益。”㈠‘那认感性世界为主观假象的人注 重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实证的知识,表现了不断实验的、到处学习的、 在广阔的世界中漫无边际地观察的不安心情。”2此时,在马克思眼中, 哲学的地位是高于实证知识的。

1842年,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以下简称《哲
学宣言》)中再一次提到了“实证’’:“他根本不想证明,实证的事物 是合乎理性的;相反,他力图证明,实证的事物是不合理性的。”3(引 文中的“他’’指的是胡果)马克思这是在批判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胡 果,反对胡果把“实证”看作是反理性的观点,“如果说实证的事物

之所以应当有效,就因为它是实证的,那么我就必须证明,实证的事
物之所以应当有效,并非因为它是合乎理性;除了证明不合理性的事 物是实证的,实证的事物是不合理性的,而是违背理性而存在以外, 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更清楚地证明这一点呢?假如更改是衡量实证

事物的尺度,那么实证的事物就不会是衡量理性的尺度。"4此时,马
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己明显不同于《博士论文》中把“实证”作“神 的启示”之义理解,此时的“实证”已有了新的含义,即实际的或实 在的。马克思开始认为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都应该是合乎理性的,它 并不由神创造,不是神创物,而是理性外化的结果。很明显,马克思

从开始对“实证哲学"流派的否定“实证”,到《哲学宣言》中把“实
证”看作合符理性的事物,开始肯定“实证”,是受到了黑格尔主义 的影响。5‘‘哲学”和“实证”的地位在马克思心中悄悄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从最初的否定“实证”到开始强调实证的重要性,也把“实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5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30—23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31 5注:黑格尔把笛卡尔看作近代哲学的“真正创始人”,认为近代哲学以思维为原则,并说: “哲学的真正出现,在于在思维中自由地把握自己和自然,从而思维和理解那合理的现实, 即本质,亦即普遍规律本身。”这与马克思认为的合符理性的事物观点相一致。参见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7

硕士学位论文

看作是合乎“理性”。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证”的研究立场 马克思于1844年4月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 《手稿》),虽然《手稿》中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主,而且这一时 期的马克思还没提出真正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一般都认为《手稿》中 闪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所以我们看到的《手稿》中对“实 证”的理解,主要是在其历史观的角度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社会现实 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在《手稿》的序言中就首先谈到他与“国民经济学"的区
别,对经济学的考察将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我的结论是通过 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得出 来的。”1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揭露,发现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 生了异化,必须消灭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宣称他不同于思辨哲学,将 直面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马克思在《手稿》中看 穿了这种实证主义的虚假性,资本主义思辨的本质不过是被实证主义 的外表所隐藏了罢了。因此其实证性也不过是从思辨出发的“虚假的 实证主义”。2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对哲学研 究的态度是完全实证的态度。 马克思还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认为是费尔巴哈打下了国民经济 学批判的基础,把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看作是实证的人道主义。3马 克思看到了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揭示了人的“存在" 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本质,其人道主义理论也是建立在从事实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 2参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9.马克思说:“黑格尔的虚 假的实证主义或他那只是虚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此,这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宗教 或神学的设定、否定和恢复,然而这应当以更一般的形式来表述。” 3参见马克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马克思说:“对国民经济 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打下真正的基础。从费尔巴哈起才 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之上的“实证的人道主义”理论。因此,马克思

进一步赞扬:“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
义和实在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 理论的基本原则。”1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实在的科学”的表达,除 此之外,马克思还提出了“真正的科学”“人的科学”“现实的科学” 的表达:“如果心理学还没有打开这本书即历史的这个恰恰最容易感 知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 的和真正的科学。”2“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 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3“自 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

样:这将是一门科学。”4虽然这些表达都明显有着费尔巴哈的烙印,
但都为日后马克思提出“实证的科学”“历史的科学”起到了思想奠 基的作用。 《手稿》时期的马克思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费尔巴哈提出的“宗教 的异化”还并非真正的客观事实,还没能全面认识到费尔巴哈理论的 不足,甚至把费尔巴哈所创立的哲学看作“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 的科学"。所以马克思也没能发现真正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为一 般的规律。但是马克思已清楚的认识到“黑格尔晚期著作的那种非批

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现有经验在哲学上的分 解和恢复——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存在着
了。’’5《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强调了研究问题的“实证”立场, 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三、《神圣家族》中的“实证科学” 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主是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6 89 89—90 90 99—10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眦】.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瞰】.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硕士学位论文

为批判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对其思辨的唯心主义思想进 行清算和批判。在这部著作中,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观的大量表 述,为《德意识意志形态》的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准备。 《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的历史观。马克思认为黑格尔 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自然其历史观的前提也是唯心主义的。因为黑

格尔的历史主体是“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因此人类的历史只是“抽
象的东西的历史”,对人本身来说,历史成了“彼岸精神的历史”,人 不过是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社会历史不过是绝对观念自我 实现的过程。历史观在黑格尔那里完全颠倒了,“把人变成自我意识

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的
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 置起来,因此,他也就能够在头脑中消灭一切界限。”1黑格尔所谈的 科学,并不是真正的,在现实生活基础中产生的科学,而只是思辨的 科学。值得注意的是,《神圣家族》时期的马克思还没有意识到费尔 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不足,因此,他对17世纪唯心主义的批判还是站 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之上,但他已经在不自觉中有超越费尔巴哈之处, 比如提出历史的目的是“用实物的方式改变实物的现实”,马克思从 思辨科学与唯物主义的分化的情况下,认为要改变现实,只有建立新 的实证历史科学,只有通过变革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 革命才可以完成。 “实证的’’在德文中的单词是“positiv”,德文翻译有两种含义, 一方面指实证的;另一方面有积极的、肯定的含义。在马克思的文本 翻译时,我们发现也存在这两个方面的译法。一般多译为经验的,但 在《神圣家族》中可以找到作为“积极的”译法。如:“17世纪的形 而上学还是有积极的、世俗的内容的。”2根据此处的后几句描述,我 们发现其中文“积极的”译法,也有“实证的”含义。马克思说这些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2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61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内容“在数学、物理学以及与它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精密科学方面都有 所发现。”1 在现实的研究对象上来看,可以把对象分为经验的对象、实践的 对象及实验的对象三种形式,经验的可以通过对事实的验证来获得, 实践的可以通过历史活动来证明,实验的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 取得。马克思所说的数学、物理学的知识,以及“精密科学”的知识, 正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得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实证科学脱离了 形而上学,给自己划定了单独的活动范围。’’2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所要批判和反对的正是过份夸大思辨在 认识过程中的绝对地位,以自我意识、精神科学自居的黑格尔唯心主

义历史观,他批评“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
他认为“思辨的、奥秘的历史在经验的、明显的历史中的发生是黑格 尔一手促成的”。3这也充分表现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拒斥。马克思 此时的“实证科学”概念正是预设了他在哲学批判的语境之中所面临 的对象正是德国思辨哲学传统。 如果再联系到随后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 纲》)中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4我们就 更能理解到,马克思说传统哲学是离开实践跑到纯粹思辨之地来争论 理论的真理性,他认为应该把理论的真理性交给实践去检验,实践检 验理论,这不正是要求理论能够证实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实证的历史 活动吗?要克服黑格尔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去 消除黑格尔形而上学中不能被证实的神秘的东西。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61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0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5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形态》之中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完成于1845—1846年间,目的 是为了“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 实际上是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

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1《形态》全面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
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系统阐述了其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 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学者们普遍公 认的把《形态》看作是马克思新历史观形成的标志,它标志着马克思

恩格斯对社会历史研究的逻辑主线已由最初的哲学式反思批判转向
科学实证分析。因此《形态》也通常被看作是研究马克思历史观性质 的重要考察文本之一。 一、《形态》中“历史科学”概念 同意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实证的历史科学的学者们通常都会引用

《形态》中的两段话来为自己作文本理论支撑,第一段话是:“我们
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 可是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 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 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是人类史,因为几乎整个意识 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 这一历史的一个方面。”3

这一段话是出现在《形态》的注释之中,原本是被马克思删除的
话,学者们喜欢拿此话或当作原典引用,或当作依据,或当作论证阐 发观点。笔者认为,在不分析马克思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委之前,简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1—35 2马克思,思格斯渍尔巴哈【M】.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6注②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的引证是不妥的。我们且先来看看在这段引文中马克思的“历史科学” 应该如何理解。 马克思在德文中使用的是“Wissenschaft der Geschichte”,被 译为“历史科学”,然而我们知道还有一词Historie也译为“历史”。 这二者的区别可从卡尔?洛维特的一段话中看出端疑:“历史 (Geschichte)在词源上与发生的事情同义,而historein在希腊文 中指的是‘考察某种东西’或者‘探究某种东西’,并且借助报告公 布所考察和探究的东西。”1从这段中我们可以准确推断:Geschichte 应该译中文为“历史”,historein应该译中文为“历史学’’。而马克 思的“历史科学”完全没有“历史学”的科学的意思。值得引起注意 的是,在18世纪中期,德国学术界已经开始使用一个专用名词
Geschichts

wissenschaft,表示作为知识领域的“历史科学。”21843

年,历史学家德罗伊森在《希腊化时期史》第二卷的前言中开始使用 了这一术语。3为什么马克思没有用这一专门术语,我们也无法做出 精准的揣摩,但能肯定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理解有别于其他。马 克思对“历史”倒是有过专门的阐述:“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形成一 样,人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但历史对人来说是被认识到的历 史,因而它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历史 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4从这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把“历史” 和“人”看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历史”是以人为归宿,“人”也无 法脱离历史时间,即成为历史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性存在物。 历史可以被认知、被理解,历史的发生亦与人的自主活动、自觉选择 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点受到维科的“新科学’’ 影响颇多。。
?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M】.三联书店2006年版:287 z德罗伊森.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79 ,鲁道夫?马克瑞尔.李超杰译.狄尔泰传[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3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11 s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410马克思说:“如维 科所说的那样,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
自己创造的。”

硕士学位论文

由此分析可见,在马克思那里,“历史”与“人”是同源同质的, 历史是专属于人的历史,“历史科学”也可以看作是“人的科学"。如 果这个观点可以成立,那么《形态》中“历史科学”与《手稿》中“人 的科学”的所指,将可以统一起来。 二、《形态》中“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所指

另一段话是:“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 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
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 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

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
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1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实证科学”就是那种“描述人 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科学,它不再把虚构的“意识的空话” 当作依据,而是把“现实的历史’’当作依据。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可

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1)“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可以看出,思辨是
有限的。自然科学从来就离不开抽象思维,人们的现实生活也需要思 辨的力量,但思辨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离开或凌驾于人们的现实生 活之上而存在。(2)实证科学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面前开始的。自然 科学只有沿着实证的道路前行才是正确、合理的。(3)“真正的实证 科学”首先是人的实证科学,再者是历史的实证科学。我们通过对照 马克思原本仔细品读,可以看出这段话中的三个方面的对立:即“意 识的空话”与“真正的知识”相对;思辨的哲学与“实证科学"相对; “独立的哲学”与“最一般的抽象结论”相对。如果同意这三个对立

面是成立的,马克思“真正的实证科学’’所指的是与思辨的哲学相对
立的东西,是对现实事物抽象出来的结论,也是一种知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
18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三、《形态》中“实证"的几种含义 (1)经验的。在《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的“经验”在很多 处都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对“实证”的理解。在本文中将只挑选几处进 行引证。如:“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 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 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 辨的色彩。”1这里“经验的观察’’、“根据经验来揭示”都可以理解为 实证的观察、根据实证来提示。因为而与实证相对的正是神秘的、思 辨的方法。又如:“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来的,不是教 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 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 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些,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 验的方法来确认。”2现实的个人、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是做为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用的是“纯粹经 验”的方法。然后纯粹经验的方法从何而来,经验一定是过往历史中 发生过的,并从中得出的结论,或吸取的教训,因此也可以说是经过 实践证实了的,是实证的方法。又如:“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 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的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 象行动,而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 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3然而值得注 意的是,《形态》中也有马克思所反对的“经验”观点,如:“不言而 喻,‘怪影’、‘枷锁’、‘最高存在物’、‘概念’、‘疑虑’显然只是孤 立的个人的一种唯心的、思辨的、精神的表现,只是他的观念,即关 于真正经验的束缚和界限的观念。”“真正经验的束缚”有些教条的意 味了,马克思是在提醒我们,既要尊重经验,但又不能盲从经验。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7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9

硕士学位论文

(2)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生产实践和生活

实践两大类。马克思希望实现的人之解放,然而人之解放的程度取决
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工业、农业、商业的发展以及人的交往的 状况、人的意识形态等状况的影响,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活动。马克 思认为共产主义者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将带领无产阶级实际的 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这种实践不仅是观念上的,更重要的是行动上

的体现。由此,马克思有如下表述“德国人认为,凡是在他们缺乏实
证材料的地方,凡是在神学、正常和文学的谬论不能立足的地方,就 没有任何历史,那里只有‘史前时期’。”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马克思认为,人不仅能够创造历史,而且还必须创 造生活的一切所需,这就要求我们必然做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 不同于唯心的、思辨的哲学观念中的“人”,他必须拥有大量的“实 证材料”即通过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才能拥有历史。 (3)与“思辨”相对立的。在《形态》的第二卷第四章中,马 克思有阐述。马克思表达了圣西门的一些思想。圣西门曾推崇培根的

经验哲学,也推崇牛顿、伽俐略的自然科学方法,他认为像柏拉图、
笛卡尔、康德他们提出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思辨性的空谈,只 有亚里士多德和培根才是实证的哲学家,是一般科学的创始人。马克 思受圣西门的影响,也开始采用实证的方法来对现实进行深入研究。 此时与“实证”相对立的不再是“理性”,而是“思辨”。 综上所述,“实证”是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这一基础的。在 《形态》中,马克思对“实证"的意思主要是指经验的、实践的、现 实的和可实现的。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形态》时,孔德的实证 主义思想已经开始传播,但显然,此时马克思所用的“实证科学”并

不等同于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所指的“实证科学"。虽然马克思
与孔德对“实证’’的定义有相似的地方,但区别是更主要而明显的方 面,这一点笔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进行详细阐述。如果按马克思思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想的承接性原则来看,此时的“实证科学”应该还是指的“历史科学” 和“人的科学”的含义。到《形态》时,马克思“实证”主要是以“思

辨”相对立的了,马克思开始了对思辨哲学的摒弃。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马克思何以将其历史观作为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建立?
通过对马克思文本中的“实证”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确信马克 思历史观就是实证的历史科学。马克思为什么要把他所创立的历史观 当作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建立昵?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节实证科学与哲学分化的历史背景
一、自身研究道路的选择 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在柏林求学时,当时的德国主流思想是黑

格尔主义。在大学期间,马克思遵从父亲的愿望学习法学,但他一直 把兴趣放在了对哲学的研究之上。他大量阅读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
著作,他希望能解决关于“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之间的对立,却更 加苦恼和迷茫。在这种情况下,他接触到了黑格尔主义,并很快成为 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一员,接触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对自然科 学和历史有了一点了解。直至《博士论文》期间,马克思还是一位不 折不扣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1 从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编辑工作,使 他直接参与到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中。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令马克 思从此转向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理论上通过对费尔巴 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和《未来哲学提纲》两本著作的阅读,深受费 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产生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怀疑,开始意识到是 时候要真实的面对社会历史了,于是他开始了对历史事件的关注。随 后,他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为中心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摘录 下来,于1843年5—10月间完成了《克罗茨纳赫笔记》。差不多同一 时间内,马克思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14,列宁:“就其当时的观点来说,(马
克思)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导言》,又于1844年完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 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逐渐开始了对黑格尔派的批判。可以说马克思 就是在这些批判中渐渐完成了思想上脱离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共 产唯物主义的一个过程。 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之后,其研究的领域也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实证性,这是因为一方面是 重商主义者们采用经验的总结法,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tf]N用经验主 义作基础;另一方面取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就必定不 能是空泛的、先验的、思辨的方法,而只能以人们的实际经验为基础 开展实证性的研究。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里,一切的宗教神秘和哲学 玄想都失去了作用,而马克思走进经济学的研究,,也必然要接受经济 学原本固有的实证方法这个特点。原本在马克思头脑中单纯的哲学思

想中渐渐增加了“实证”的方向,而本具有深厚的实证色彩的哲学家
培根所著的《论科学的发展》,更加迫切的使马克思希望能把握住科 学的时代精神。 二、英国经验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影响 英国经验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来自于法国唯物主义。法 国唯物主义分两派,一派起源于笛卡尔,另一派起源于洛克。马克思 把笛卡尔这一派称之为“机械唯物主义",并认为这派主要成为法国 自然科学的财产。另一派,马克思没有命名,但被直接看作是英国经 验论唯物主义的法国传人,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财产。机械唯物 主义后来成为马克思批判的对象,洛克的经验论思想倒是使马克思在 认识论和研究方法上靠向了经验主义。我们可以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找 到理论依据。如在《手稿》中,马克思得出与国民经济学完全不同的 结论就是通过完全经验的方法,通过事实的批判而得出来的。又如马 克思认为整个革命运动也将在经济的运动中找到经验和理论的基础。 赖欣巴哈也认为马克思向经验主的方法的靠拢,是受到了英国经验主

硕士学位论文

义的影响,1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把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归为了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范围。而更多的主要是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费尔

巴哈在马克思常提到的《基督教的本质》和《未来哲学提纲》中说:
“一切科学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一种学说在没有找到它的自然基本之 前,只能是一种假说。”2“如果有人责备写这段话的人,说他所表达 的这个思想是经验主义,他也根本不会反对。”3‘‘经验成了法庭"4……

而马克思在《手稿》中高度肯定费尔巴哈,认为全靠费尔巴哈为整个
实证的批判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自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 始,马克思也开始大量使用“经验”一词。而马克思在随后的一些文 本中,使用“实证”的概念中就含有经验的意思,这一点在第一章中 已有论述。 三、西方科学主义的影响 在传统的西方理性主义那里,从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至康德,哲 学家们不仅关心如何领悟“应该”,也关注对“实然”的考察。在西 方历史传统哲学中,哲学与科学基本上是同义的,差别只不过是哲学 处于更高的位置,被称之为“科学的科学”。自文艺复兴运动后,经 验的、观察的、实证的、数字的方法被逐渐归入科学的方法之中。随 着工商业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自然科学的兴起成就了科 学的崇高合法地位,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科学开始以一种知

识和文化的形式广泛传播和学习,最后被确立为公认的教育形式。5从
此,科学研究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重要的新的部类。专门化、职业

1参见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60赖欣巴哈认为马克思是受到 了李嘉图那样的英国经验主义的强烈影响。 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荣震华,李金山泽.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三联书店1984年
版:118

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荣震华,李金山泽.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三联书店1984年
版:8

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荣震华,李金山泽.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三联书店1984年
版:282 5巴里?巴恩斯.鲁旭东译.局外人看科学【M】.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21—22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化、经验化的科学主义开始盛行。把自然科学理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 域成为了一种必然和时髦的事情。 到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科的“新科学”的提出反击了自然 科学的霸权地位。维科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把历史当成科学,马克 思十分赞赏,并称他的思想是“天才的闪光”,他说:“如维科所说的 那样,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 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1维科的“新科学”中的“历史"成了日 后马克思“历史科学”中人类史的那一部分。 19世纪后,许多思想家开始期望把人文学科也建立成科学。孔 德试图建立社会物理学(社会科学);穆勒试图建立“人性科学";左 拉提出要建立“由科学支配的文学”;南雷想建立“科学宗教”……2 此时各种形形色色的科学诉求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号:“实证”。马克思 认为18世纪起实证科学就脱离了形而上学,而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和兰克的实证主义史学在19世纪上半叶才广为传播,形成实证主义 热潮,这股热潮以孔德达到最顶峰。实证意味着科学:能够被实证的

即是科学的,不能够被实证的认为是不科学的。在那个时代里,科学
成为主宰着一切的力量,实证占据着科学的合法性地位。 综上所述,马克思所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代背景之下,他怎么可 能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这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马克思哲学 思想也发生了分化。

第二节对传统历史观的变革
一、对传统历史观的认识 就对历史的认识角度的不同,可以把传统历史意识分为以下几 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29 2参见赵修义,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口咽.华东,.,--1。4-一学、出版社2008年版:17

硕士学位论文

1.以宗教神学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之前, 主导人类看待历史的主要是“自然宗教”和“物活论”相混合的神化 史观。由于生产力的落后,自然科学掌握不足,人力在自然力面前显 得很是苍白无力,此时的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通过与神性相融合并通 过自己人格的消灭而泯灭在神性的深渊之中的这样一种意识。”1天地

万物被看作神话般的精灵,历史的东西也被看作是“某种脱离日常生
活的东西和某种处于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2此时的历史被看成是 人之外的,由某种超越人的客观力量主宰的运动。从中世纪开始直至 近代初期,人类开始发现了一种新的超自然的理性本质,例如赫拉克 利特的“火”、巴门尼德的“存在”、苏格拉底的“至善”等。这标志 着“人”己从纯动物式的存在中解放出来,自然成为人的对象化的自 然,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神创论的历史观。人们希望通过窥测上帝的方 式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运动,其实质是假借上帝之手来解释人类生存 的世界及历史的运动和发展方式。 2.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如果从人们对历史问题开始深入探究算 起,那么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出现了形而上的历史观萌芽。随着自然

科学的发展,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近代历
史学家们也不再从神的角度去考察历史,不再以上帝为历史的中心, 而是把人看作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研究对象。到十八世纪,维科的“新 科学”的出现,对历史问题有了一个伟大的发现:世界历史是由人自 己创造的。维科的发现唤醒了人类在上帝、神旨之外去找寻历史发展 规律的历史意识。伏尔泰第一次使用“历史哲学”一词3,试图通过 人类的民族习俗、日常习惯等来探求历史现象的根源。在他看来,历 史和自然都是普遍规律的必然产物。虽然伏尔泰也讲上帝,但他的上 帝已没有了神的特性,而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力量。

1康德.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9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2 3杜景.论伏尔泰的历史哲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88
26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康德和黑格尔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把历史看作是人和社会制 度之间不断顺应理念的过程。康德认为人的历史行为和自然事件一样 都是由普遍的规律所决定的,历史是一个发展进化的过程,而历史事

件是存在普遍的因果关系的。德国哲学家赫尔德也同意历史是向前进
步的,但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着的结果。到 了黑格尔那里,历史变成了“精神”的实现过程。他说:“那种以上 帝的启示为原始的基础,并且从上帝的启示后而有的思维精神的发

展,最后必然进展到一个阶段,就是摆在感觉和想象的精神面前的东
西,也可以用思想来理解。终久有这一天,人们会理解活动的‘理性’ 的丰富产物,这产物就是世界历史。”1而另一位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 人波普尔认为,历史现象并不和自然现象一样完全受规律所支配,因 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行动是受意志决定的,因此,他得出结论: 是人的“自由意志”创造了一切。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的主流历史观思想。 3.实证的历史观。19世纪之后,实证主义流派的兴起,实证主 义哲学家认为历史学是研究经验领域的,他们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 到历史学的研究领域,认为历史研究应该经历三个阶段:从超自然的 神学阶段开始,到思辨的形而上学阶段,再到以经验为根本的实证阶 段。为了维护科学的权威性,实证主义者坚信历史事件都是可以从因 果上进行解释的,这也与科学保持一致性,他们认为解释历史事件如 同从自然科学规律中推导结论一般。 马克思认为这些历史观,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缺少阶级意 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缺少实践的观念,没能扬弃异化劳动,没能 消除破坏生产力发展的力量。 二、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 通过对传统的历史观的分析,我们发现实证的历史观有把社会历
1黑格尔.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15

硕士学位论文

史现象从上帝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诉求,但社会 历史观毕竟不同于自然观,人类的社会历史现象也不能用自然科学来

替代。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曾公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而黑格尔哲学 代表着当时德国哲学的最高成就,被视作不可逾越的顶峰。然而随着
实证科学和哲学的分化,马克思实证的唯物史观思想诞生了,这标志 着历史观进入了唯物主义时代,也标志着马克思实证历史科学对思辨 形而上学的超越。 通过在《形态》中对马克思“真正实证科学”的论证,我们发现 其中的“实证”的提出是与“思辨的哲学"相对立的。实证的历史科 学的建立之实质是为了批判、否定、超越思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受 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从反对政治制度的斗争

上,还看到了宗教和神学的斗争,认为应该从连同“17世纪的形而
上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一起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起源于笛卡 尔的“我思故我在”,然经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发扬光 大。显然17世纪的形而上学已不再是亚力士多德意义上“物理学之 后”的哲学,也不是黑格尔的非辩证法,而是思辨的形而上学。马克

思反对的思辨形而上学,在法国表现为法国唯物主义,在德国是非理
性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形态》中对自己要创立的新的历史观同唯心主义历史 观还作了区别和比较。他说:“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

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
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1 综上所述,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道路,从黑格尔的唯 心历史观迈向实证的唯物史观,其根本动力是对1日唯物主义的批判继 承与对思辨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否定和超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2
28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三、“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建立 为了对抗这种形而上的思辨哲学,马克思关注到了实证的历史科 学道路,并且认识到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契合点。然而在《手稿》中, 马克思对自然科学与科学之间关系有如下论述:“自然科学展开了大 规模的活动并且占有了不断增多的材料。而哲学对自然科学始终是疏 远的,正像自然科学对哲学也始终是疏远的一样。过去把它们暂时结 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缺少结合的能力。 甚至历史学也只是顺便地考虑到自然科学,仅仅把它看作是启蒙、有 用性和某些伟大发现的因素。"1表面上看,似乎马克思也承认哲学与 实证的自然科学之间有着深深的裂隙,两者之间的立脚点和方法论都 互不相同。但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力 量的展现,这让他发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内在的相通性,因此他 接着论述道:“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 历史关系。因此,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的物质的方向或者不如说

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并且将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正像它现在已经一 一尽管以异化的形式——真正成了人的生活的基础一样,说生活还有 别的什么基础,科学还有别的什么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2由于 现代工业的力量,马克思发现了哲学与自然实证科学之间的内在关 联,这成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点,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得出了如下结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 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f]科学。”3在马克思的眼 中,“实证科学”并不仅仅只指自然科学,还包括关注人生意义,探 究人的现实生活的“人的科学",只有这样的才是马克思眼中“真正 的实证科学”。 由此可见,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实证科学"不是立足于纯粹经
t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90

硕士学位论文

验的基础上,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本身,立足于“人”的基础之上。 而实现“真正的实证科学”的过程就是遵循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道 路的一个过程。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第三章马克思的实证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是对立的吗?

本章将解决马克思实证问题争论中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即承认马 克思历史观是实证的历史科学,是否就否定了马克思的哲学性?肯定 了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是否就是把马克思哲学实证化了?马克思 历史观的实证性和哲学性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吗?笔者认为把马

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和哲学性完全割裂开来,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关
系,这也是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误读。也许这与在西方语言和学术 传统中,对“哲学’’和“科学”两个词语的理解充满歧义有关,才导 致不断有学者提出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性质的争论议。在古希腊的哲 学中,“哲学”即“爱智慧”,哲学指的是广义上的哲学。后来,亚里 士多德把哲学分为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而其中形而上学被称为 第一哲学,也就成了后来我们所指的狭义上的哲学,也是后来哲学家 们普遍对哲学概念的认识。在德语中广义的哲学叫作Wissenschaft, 常常被用作指科学,也用来表示一种对“现存”事物的认识过程井井 有条的思维方法。狭义的哲学被看作只是科学中的一种。1这就致使 在德语的哲学文献中,出现把“哲学”称作“科学’’的情况。连康德、 费希特、黑格尔等大家的表述中也有。不过,有一种普遍性的用法, 即把“哲学”只是看作狭义的哲学,如形而上学,其特征是抽象和思 辨的;“科学”也只看作是狭义的科学,如自然特学,其特点是经验 的、实证的。

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的用法比较确定,使用的主要是其狭义
的哲学含义。但有时也指代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所包含的哲学观念,如 “历史学派的哲学”;有时所指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游移性和不确定性, 如马克思有时说“哲学的形而上学”,有时又说“哲学对抗形而上学’’。

1德尔班.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8

硕士学位论文

而马克思对“科学”一词的用法相对要更复杂一些。

第一节实证的历史科学与一般的实证科学的异同
一般的实证科学在本文中主要指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科学。 孔德和马克思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马克思建立其实证的历史 科学之时,孔德的实证主义已经广泛传播。它是否对马克思建立的实 证的历史科学有影响,学术界没有得到定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考证中,我们发现马克思直至1866年致恩格斯的信中才提到孔德
这个人:“我现在顺便研究孔德,因为对于这个家伙英国人和法国人 都叫得很厉害。使他们迷惑的是他的著作简直像百科全书,包罗万象。 但是这和黑格尔比起来却是非常可怜(虽然孔德作为专业的数学家和 物理学家要比黑格尔强,就是说在细节上比他强,但是整个说来,黑

格尔甚至在这个方面比他不知道伟大多少倍。)而且这种腐朽的实证
主义是出现在1832年!”1此后并陆续的开始有一些对孔德实证主义 的批判。而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于1830年就已经在巴

黎出版,出版后在法国还形成了实证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于1843年
才移居巴黎。然而孔德的实证科学与马克思实证的历史科学的确有很 多相似之处,以致于学者们混淆了两者的界线。因此,理清这两者的 区别十分必要。 一、实证历史科学的“科学” 从文艺复兴开始,随着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的兴起,在欧洲国家 中流传的“科学"概念主要指的是我们现在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后来, 到德国“科学”概念还包括任何形式的知识,及对知识有系统的诠释、 吸取和整理的活动。马克思也是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宣称他和恩格斯 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 那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科学”的呢?它与实证主义的“科学”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36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什么区别呢?透过马克思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科学”应 该具有以下几种规定性: 1.以现实、感性和实证为基础。马克思在《手稿》中说:“感性 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 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可见, 全部历史是显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 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1马克思用科学表达了一种通向真理的唯 一路径,一种作为和形而上学、思辨哲学、宗教神学划清界线的武器。 而《形态》中,马克思仅仅知道的唯一的一f-J禾'4学也是以感性、现实 的生活为基础的,“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 的科学”。那么这种科学将不再只是一种学术研究,不再仅仅是一种 人文社会科学中进行学术研究的唯物主义立场,而是一种实证方法。 马克思还认为这种科学也必须是历史的,因为科学是历史总过程的产 物,科学还抽象的表现出历史过程的精华。因此在这种基础之上,马 克思说他仅知道唯一的一f-J禾'4学是历史科学。 2.能真正把握真理。马克思认为科学必须以现实、感性和实证为 基础,但感性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现实的东西。有时我们感觉到的仅仅 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说现象。马克思认为只有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 质,那才能把握到事物的真理。“日常经验只能抓住事物诱人的外观, 如果根据这种经验来判断,科学的真理就总会是奇谈怪论了。’’2可见, 马克思是相信事物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相信有遮蔽与澄明之别的。而 这些也应然的成为科学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揭示真理是科学的基本 任务,科学与经验的差别也就在于是否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从而揭 示出真理来。因此,马克思又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 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3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9—9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l卷)[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8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25

硕士学位论文

3.是进行学术研究的正确方法。开始学术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追 求某种真理。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真伪性。马克

思认同经验主义者培根说的科学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
料。这说明虽然科学是建立在现实、感性和实证的基础之上的,但如 何对待感性这样的问题时,就存在某种方法。马克思认为科学的方法 分为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两者方法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在形式 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

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
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 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
了。”1

然而马克思对“科学’’一词的使用究竟有什么含义呢?笔者通过
归纳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典型的德语中的“科学”之义。在《<科隆日报>第179号 的社论》中,马克思大量使用了“科学研究"一词;在《<资本论> 法文版序言》中有“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的名言,其中的“科 学”之义明确有广义的科学,即对“现存”事物的认识过程井井有条 的思维方法的意思。 第二,是自然的科学。在《形态》的中,马克思说:“我们仅仅 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 这里的“科学”指的就是自然科学,但是如果考虑到该著作中对这种

“科学”的经验性、实证性的强调,就更加可以确认这一点了。马克
思在使用狭义的“科学”时,往往和狭义上的“哲学”相对立。 第三,近似真理的含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 思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蒲

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1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性的表述。”1其中“科学的”指非哲学的、真理性的。而真理性是对 狭义的“哲学”概念的引申。 二、一般的“实证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们把哲学看作是关于各种概念的一般体系,这种体 系以形而上学的思辨体系为主。孔德认为应当将各种概念当作实证体 系来看待,而不是放置于思辨体系之中,这源自于自然科学的兴起。 自然科学强调观察和实验,讲求知识的精准性,这与中世纪的经院哲

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孔德在《论实证哲学的精神》中提出了他要建 立的新哲学——“实证哲学”,他把“实证哲学”中的“实证”放在
他的“新哲学之首”的位置之上,并说明应该把“一切本质属性都概 括在实证这个词中”。2表现出他对实证的关注度和彻底性。关于孔德 对“实证”的理解,他曾作过如下定义:“在其最古老、最通常的词

义里,实证一词指的是真实,与虚幻相反;——第二个含义上,与前 面的含义相近,但并不相同,它表示有用与无用的对比;——按第三 个常用的含义,这个巧妙的词语经常用于表示肯定与犹疑的对立。一 一第四个通常的含义主要在于以精确对照模糊,它常常跟前一含义相
混。”3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德定义“实证"的四个意思:(1)

真实的;(2)有用的;(3)肯定的;(4)精确的。孔德认为“实证哲
学”正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确实的、有用的、精确的知识性哲学,这 也将是人类史上具有“最高属性的”知识哲学。他进一步明确的两个 概念:1.所谓实证精神“就是按照实证词义的要求对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作缜密的考察,以实证的、真实的事实为依据,找出其发展规律。”
42.作谓实证哲学,“是把实证精神推广到哲学研究上去。”5由于人的 感觉经验是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的,所以孔德认为人的感觉经验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0 :奥古斯特?孔德.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9 ,奥古斯特?孔德.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0 4奥古斯特?孔德.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 5奥古斯特?孔德.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

硕士学位论文

也是实证的。而关于世界的基础和本质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则是理性 的东西,是无法通过任何方法去证实其真实性和有用性的,所以理性

的东西都是非实证的。 马克思的“实证科学”的建立,也是为了反对思辨的形而上学。
马克思在多个文中用使用过“实证主义”的概念,如“非批判的实证 主义”、“虚假的实证主义”等。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中“实证”的 含义与孔德“实证哲学’’中的“实证”有相通之处,都是强调经验、

事实、实证的作用,但马克思更强调和倡导的是一种实证的方法,而
孔德是致力于要构建一个以实证主义为中心的系统的哲学体系。马克 思和孔德虽然都拒斥形而上学,并孔德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实证 哲学”,而马克思LL:/L德更彻底的要“消灭哲学",并认为只有从事实

出来的,以事实为依据的,通过理性的努力,获得科学的认识,只有 能为事实所论证和检验的知识才能称之为实证科学。
三、两者的区别 1.性质不同。如果说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 话,那马克思实证的历史科学是站在唯物主义阵营之列的,而其他的 实证科学未必如此了。孔德的实证主义认为不应该着力于去认识世界 的本质,而应该努力发现存在于现象之间的关系,即应该用观察、实 证的方式关心的问题是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黑格尔是形而上学的集 大成者,他曾试图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表现实证的精神,但这种实证精

神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因此也是“虚假的实证主义”。马克思的实证 科学是要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的,他强调历史的同时,也强调自己的
本体论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因此,马克思说:实证的历史科学 是“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 础上加以改造。"1其他的实证科学要么与孔德的实证主义分不开,

要么是唯心的实证科学。就性质上,马克思的实证历史科学就与其他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30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的实证科学不同。 2.对待辩证法的态度不同。孔德虽然把观察、实验、比较、历史 的方法都归纳在实证方法之中,这一点与马克思有相同之处,但是孔 德只是单纯的拒斥形而上学,而没有坚持到达辩证法的思想高度。因 此,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强过孔德,而强过他之处正是对辩证法的问题 上。恩格斯在晚年时期的一封信中也说过与马克思类似的话:“孔德 的全部天才思想都是从圣西门那里接受过来的,但是他在按照他个人 的观点分类整理时把这些思想糟蹋了:他剥去这些思想特有的神秘主 义外衣,同时也就把它们降到更低的水平,尽自己的力量按庸人的方 式把它们加以改造。"1孔德后来建立的新宗教就是这种抛弃了辩证法 思想的庸俗主义的明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只有当自然科 学和历史科学接受了辩证法的时候,一切哲学垃圾才会成为多余的东

西。2而马克思创造性的继承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才有效的避免了陷入经验主义的陷阱之中。 3.实证的历史科学具有批判性,而其他的实证科学没有。马克思 在《手稿》中,明确把自己归为“实证的批判者”,以此与其他的批 判者相区分。既然其他的具体的实证科学与辩证法绝缘,当然也不会 重视实证科学的批判性。马克思曾对历史法学派的胡果展开批判时 说:“胡果的论据,也和他的原则一样,是实证的,也就是说,是非 批判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差别。凡是存在的事物他都认为是权威,而 每一个权威又都被他拿来当作一种根据。”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 思哲学的批判精神。1871年,马克思在接受《世界报》的采访时, 回答说:“我们中间有实证论者,也有不属于我们的组织而事情照样 办得不错的实证论者。但是这决非他们的哲学功劳,他的哲学同我们 所理解的人民政权的思想毫无共同之处;这种哲学只是企图以新的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374

2参见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4—165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231

硕士学位论文

级制度来代替旧的等级制度。”1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不同的地方还在 于,历史科学既是一种客观认识,又是一种自我认识,因此它除了像

自然科学那样可以进行实证研究以外,还应该进行历史的理解以及意 识形态上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当作历史科
学的基础,从而使之不仅具有实证性,而且具有批判性。”2

第二节实证历史科学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建立了实证历史科学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这种 历史观是对以往全部历史观的超越。然而有学者片面的理解或简单的 把实证历史科学和历史哲学划分开来3。事实上,马克思建立了实证 历史科学之后就不再谈理想、谈人道主义了吗?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具 有实证性后就不再有其他特性了吗? 一、马克思历史观“实证"的实质 1.追求自由。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为了探索真理,这种行为是 人的自由行为。马克思也认为科学只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某 种私利,马克思就是要建立这样的历史科学,因此他所建立的实证历

史科学中“实证”理所当然的拥有追求自由的价值诉求。马克思早在
其高中的毕业论文中在就未来职业的选择是表达了“自由”的最高境 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 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 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4因此, 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拥有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服务的伟大目

标。资产阶级和它之前的全部社会历史研究之所以都被看作是非实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695 2赵修义,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10 3参见丛大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J】.学术月刊1998(4)丛先生说科学是解释 性的、实证性的,哲学是批判性的理想性的。他还认为解释世界是各类科学的任务,是科学 家的事,不是现代哲学家的事.而唯物史观只是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5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的历史科学,是因为它们的“人”之不自由和自私的特性。马克思认 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实证科学的科学,其“敌人”就是“私人利益”, 它也是其他一切领域共同的敌人。在阶级社会里,各种各样或科学或 哲学的思想变成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克思创立的实证的 历史科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把人们从“私人利益”之中解放出 来,使“人”变成真正自由的人,实证使历史科学成为真正人民的科 学。 2.代表无产阶级的理论诉求 无产阶级的理论诉求是为了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真正的 自由全面的发展,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和自 由全面发展观也具有实证性。 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阶段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人为人的 自由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可以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随着 社会发展到高一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会大大减少,自由时间会 日益增多,这将成为人的自由发展的一个条件。而我们通过回顾马克 思哲学提出后的这一百多年历史时,不难发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的思 想已初有成效。这说明,无产阶级的理论诉求正在一步步的现实生活 中,活生生的被证实出来。当马克思建立实证的历史科学之时,对未 来人类社会的所有构想,都坚定不移的确信会变成现实,我们又怎能 说这些观念不具备实证性呢! 二、实证性与唯物的人道主义价值诉求的内在一致性 马克思的历史观作为实证的历史科学,不仅有其明确的实证性特 征,还有作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道主义特点,其实证性与人道主义 价值诉求是内在一致的。有学者认为肯定马克思是实证的历史科学就 必然会把马克思历史观科学化、实证化,甚至是唯物化了,这样会混

硕士学位论文

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从而用科学代替哲学。笔者认为,这种认识 是抽掉了马克思哲学中人道主义精神部分,遮蔽掉了马克思唯物主义 的价值维度方面。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不但不是对马克思哲学价值

维度的去除,而且还是实现马克思哲学人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1.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揭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本质。资产阶级 标榜的人道主义理想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发现了资 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不过是建立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

的虚假尊重,交换价值才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现实基础。正如恩格斯
所发现的:“商业的人道就在于……为了达到不道德的目的而滥用道 德的伪善手段。”1马克思所建立的人道主义崇高理论是以个人的全面 发展为基础的,他所建立的实证的历史科学是具有实践人道主义和科 学人道主义特征的。他认为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建立在交 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因为只有“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 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 普遍性和全面性。”2在马克思看来人道主义并不是远离世俗的神圣之 物,而是在市场经济制约下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观念升华之

物。而问题也不在于仅用人道的理想去抨击世俗文化生活中的不道德
的阴暗面,还在于在商品交换中找到能实现人道主义理想的物质力 量。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个人劳 动以及个人关系之中,成为“类存在物”,不再把个人力量与社会力 量相敌对、相分离的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由此可见,在实证的 历史科学指导下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获得自由与解放的正确途 径。 2.通过社会交往实践,克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道主义的狭隘性和 片面性。扬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人际关系的物化形式,克服和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人道主义抽象化、片面化的弊端,建立自由的个人联合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4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08—109
40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体,是马克思历史观的目的之科学的理论表达,马克思用抽象到具体 的批判方法,体现了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和科学性与彻底的人道主 义的结合。既克服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抽象性错误,又获得具体 的、实证的、科学的真理,也是人们通过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关 系对自身的统治,从而实现“人”的历史进步。长期以来,学界对“抽 象到具体”的方法,往往只看到了它科学认识论的一面,而忽视了其 人道主义批判的一面。实质上,抽象是抽去了资本主义物化的那一面,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人创造之物反过来奴役人的现象。实证 的历史科学也是要从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抽 象假象,破坏物化关系对人的统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与马 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也是一致的。 3.开展革命实践,实现人道主义终极理想。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 开始为了追求人类永恒的“自由”本质,探索哲学人本主义的理想, 开始致力于哲学和人类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理解,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普遍的善和美德;另一方面指人类社会

最终将实现的终极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
理解决定了他研究的方向,他一方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来阐 释人道主义的内涵;一方面从“人”生存的最高目标来设定人道主义 的本质。他这样做正是为了区分哲学的人本主义把人道主义单纯的当 作彼岸世界的一成不变的理想。他给人道主义赋予了人的本质和具体 的历史发展的独特内涵。马克思认为人道主义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 具体的生活理想和历史的实践活动,以合理的价值目标作为指导,通 过实践活动来判定是否改造现行社会中不合理的存在。而这种实践活 动就是政治革命的实践。在这种实践性活动中,马克思强调其实证性 与科学性,这样才能保障人道主义始终成为“合理”的价值目标。 通过科学的指导,通过实证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不人 道的现状的揭露,引导无产阶级从理论去批判这些不合理因素,从实

硕士学位论文

践上走向革命的道路。因此,我们发现人道主义的理想问题本身是一 个解决无产阶级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一个形而上学 的问题,但人道主义问题在日常生活范围内又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和实现。马克思正是发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吸取了经验教 训,认为无产阶级只是躲在社会背后,只是企图用自身的有限生存条 件来实现自身解放是行不通的。问题不在于用现实来替代人道主义理 想,更不在于用人道主义理想去要求现实,相反问题在于通过对现实

社会结构的变革,利用身边的现实物质基础,实现力所能及的、相对
公平的人道主义理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是建立在人类物 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实证的 历史科学也是要实现这么一个终极目标,实证性与马克思所说的人道 主义终极理想并不矛盾,实证性、科学性、经验性还能为人道主义理 想这条航船望风掌舵。 综上所述,把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与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价值诉 求对立起来,形成分庭抗争的局面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 马克思历史观与人道主义是实证性与批判性、手段性与目的性的内在 逻辑统一。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理想,历史唯物主义将失去伟大的实践 变革功能,同样,如果失去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方法,马克思的人道 主义理想将成为无现实基础和内涵的空想。 三、实证性与实践性、革命性的统一

1.实证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有学者称之为实践哲学,同时把马克思的哲 学观和历史观分裂开来看,认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的人克服种种
异化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哲学思维,目的是为人们建立一种改 变社会现状、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表现为一种超越性,通

过批判、否定、扬弃现实来创造新的现实。而马克思的历史观是揭示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历史运动规律,为人们提供的是科学的认识工具和行动依据。1因此, 得出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只是“仅研究社会历史自身的性 质和规律”,并不涉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别说从人的本性出发对 历史的异化而做出的否定批判,或者扬弃和超越,即马克思的唯物史 观仅仅是关于社会规律的科学观点而不是批判社会的价值观念。笔者 认为,这种误解是没有看到马克思实证历史科学中的实践性特点与实 证性的一致性。 首先,实证性与实践性都是建立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 基础之上。人类的生存过程离不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种活动。 马克思的新历史观充分认识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内在关系,把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意识能动性在实践中完美统一了起来。马克思在 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证实了的实践。他坚持实践是高于理论的,他说: “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2“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 3马克思还强调:“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 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4可见,被实证的历史也 来应该来源于实践之中。 其次,实证性与实践性都追求真理,同时又讲求价值。真理和价 值是人类的历史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 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价值。在历史的活动中,实证 性与实践性在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维度上也是统一的。 最后,实证性与实践性是分不开的。马克思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 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马 克思从此把自己的哲学定位为一种如何“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 变只能通过人类的实践方法才能实现。而《形态》中有名的关于实证
?参见朱宝信.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丛大川先生(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
领和最高纲领)献疑[J】.理论探讨1997(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31l一312,40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9

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科学的话:“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

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1可见实
证性与实践性是分不开的,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生活实践、

科学实践、生产实践,都将得不到真正实证的科学。
2.实证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历史观革命性首先表现在对传统的哲学的颠覆。首先它 以严格的科学形态进入历史观中,受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使 人类的人道主义文化出现了新形态,表面上表现为某种固定的、纯理 性的形象,实质仍有辩证的、感性的内涵。 其次,它结束了社会主义空想,将人的哲学问题变成了一个实证 科学问题,将共产主义理想变成了可实现的科学目标,将社会主义道 路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变成可避免、可吸取经验的教训。

接着,其革命性还体现在科学实证道路上的自我修正之上。马克
思批判根深于欧洲思想史中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思想,批判它们只存 在于纯思想领域之中,而不出现在此岸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僵化的、 虚幻的设定人的本质和理想。 最后,马克思历史观是特殊形态的人道主义历史观,它呼吁无产 阶级通过革命实践摆脱商品物化的奴役,过上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

第三节作为历史哲学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实证历史科学是一种不同于具体的实证科学的历史科

学,那么马克思是否就否定哲学了呢?如果是,那他否定的是何种哲 学?如果不是,那他又将建立何种哲学?
一、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仅是实证的历史科学 关于马克思实证性问题的争论之中,有许多学者认学马克思是实 证的历史科学就不再是历史哲学了,这缘自于马克思对“哲学的终结"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1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这一话题。其实“哲学的终结”很多学者都谈过,像后现代哲学家罗 蒂、德里达认为要取消哲学的独特地位;现代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 维特根斯坦认为要终止哲学。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都曾做出过“哲 学终结”的明确论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学者提出马克思主 义没有哲学的,同时也是否定哲学的。然而事实果真全部如此吗?马 克思为什么要否定哲学?他否定的是何种哲学?马克思是在何种意 义上“哲学的终结"的?马克思所要建立的难道就不是哲学吗? 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的原话:“一句话,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 就不能够消灭哲学。"“该派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以为,不 消灭哲学,就能够使哲学成为现实。”1正是因为这些,来自马克思 自己笔下的“消灭哲学”成为某些理论家否定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 依据。为此,笔者将先来引用一段柯尔施的话再来加以说明:“当马 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前进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 十分清楚,哲学的消灭对他们来说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抛弃哲学。”“马 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首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换言之,它是 这样的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而它的实 践则颠覆了这个整体。”2柯尔施的这段话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 性,也让我们看出,马、恩提出的“消灭哲学”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需 要哲学,而只是消灭那种停留在抽象观念中的黑格尔思辨哲学。马、 恩正是要通过消灭传统的旧哲学,从而创立一个全新的无产阶级哲 学,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因此,与其说马克思是“终结”了哲学, 不如说马克思是“重建”了哲学。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马克思一生从未说要建立什么哲学,而且他 是反体系的,他一生都在呼吁我们回到实践中去。恩格斯也曾评价马 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 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 2柯尔施.王南提、荣新海译.张峰校.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38

硕士学位论文

产阶级的解放事业。”1马、恩也多次在论述中提到“哲学终结”的思 想,他们又岂会把自己的思想当作某种哲学来重建?面对这样的质 疑,笔者只想强调,这只是对马、恩思想的严重误读。 首先,“革命家"和“哲学家”并不矛盾。马克思早在《科伦日 报》日期就对哲学给予过高度评价:“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精神的精华”“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 想里。”2自然,马克思先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才是一位彻底的 “革命家"。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号召广大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践 的道路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其次,如上所述,马克思所要消灭的哲 学只是传统的旧哲学,他所否定的哲学也只不过是以青年黑格尔派为 代表的,那些抽象空洞且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并不是全部 的哲学。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性其实就是哲学的现实性意义。 既然马克思并不是要真正的消灭哲学,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表述
呢?

马克思第一次提出“消灭哲学”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言》之中:“德国的实践政治派要求对哲学的否定是正当的。该派的

错误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停留于这个要求——没有认真实
现它,也不可能实现它。……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 3这一段话如果不用辩证的思维来解读还真是令人费解。既然要在现 实中实现哲学,那又为什么要消灭它?笔者认为这正是马克思辩证思 维之所在,哲学正是通过对自身的否定完成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功能 的,这种对自身的否定蕴含着哲学的自我批判功能,不消灭哲学就不 能使哲学变为现实。所以,这种哲学的否定或消灭更像是对哲学的肯 定和认同。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有学者提出此处的“消灭哲学"本身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7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20—1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仅是对马克思原著文本的不当翻译而且这种翻译将导致不能准确的 理解马克思的本意,应该译为“扬弃哲学”。1这种发现笔者认为是可 喜的,也是认同的。扬弃一词本身既有废除、舍弃之义,又有保留、 保存之义。与其说马克思是要消灭哲学,不如说马克思是扬弃哲学更 能反应马克思的本意。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马克思本人的文本中找到 证明。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深受黑格尔的影响,黑格 尔的辩证法思想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尤为重要,哲学的重要性在马克 思的文本中随处亦可见,譬如:“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 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2如果马克思真 的是要“消灭哲学”的话,那又怎么会又要把哲学当作无产阶级的“精 神武器”呢?如果无产阶级的目的是要“消灭哲学”,那么无产阶级 又怎么会成为哲学的“物质武器"?再譬如:“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 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3这句话中,马克思把哲学看作是德国人 解放的“头脑”,可见哲学在马克思的思想之中的核心地位,又岂会 真心的想去“消灭”?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马克思提出的“哲学的终结”或者否 定的哲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或否定全部哲学,他所终结的和否 定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的、空洞抽象的、思辨的哲学,而不 是“哲学”本身。 二、实证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不仅仅只研究社会存在,还研究社会意识的实 证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而实证科学一般指运用具体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运用专门的经验技术
1详见俞吾金.“消灭哲学”还是“扬弃哲学”?世界哲学阴.2011年(3):49—59俞吾金认为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德语动词aufheben和德语名词die Philosophie以动宾关系出
现时,不应该译为“消灭哲学”而应该译为“扬弃哲学”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7 3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8

硕士学位论文

手段来揭示对象的客观必然结果的一种方法。马克思的“实证历史科 学"与“历史哲学”之间,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相互对 立的关系,两者之间也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历史哲学 为实证历史科学提供了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的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历史观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发现并阐述了历史发展的 一般规律上,即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我们之所以也把马克思历史观看作是一种历史哲学,就在于马克思还 阐述了隐藏在这条规律之后的形而上的解释原则。马克思发现在社会 历史之中,除了在生产力这种物质性力量背后,还有一种人的意志在 起作用。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只有在人的意志的支配 之下才能进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单靠这样 的解释原则是肯定行不通的,于是马克思在《形态》中说:“我们首 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 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然能够生活。但是 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 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 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 就必然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1 作为人首先必须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各种活动,而生产力是解 决人们生产生活资料的唯一手段,如果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生产力就不能存在或发展,那么人类就不能生存下去。可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关系、社会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关系做解释时,是立足于人的生存论的哲学原则之上的。如 果说马克思发现的历史一般规律是一种历史科学的话,那为这种规律 提供形而上学的解释的就必定是历史哲学,两者是互不分离的。由此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8—79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我们可以说马克思历史观建立在历史科学基础之上,而历史哲学又为 历史科学提供了哲学上的合法性。 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 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社会存在不仅包括社会物质生活 的条件、生产方式等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现实活动,它就存在于我们 的现实生活之中,其本质外在表现为历史观的实证性。虽然实证历史 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准确的社会历史发展认识,但也不能取代 社会存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哲学。 我们已经知道马克思把社会存在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并认为 “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正是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使唯心主 义从“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可以说马克思新的 唯物史观即实证历史科学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指明了 方向。从这个基础上来看,怎么能说马克思的历史观不是历史哲学 呢?一般的实证科学只停留在简单的、直观的经验基础之上,而马克 思的实证历史科学还借助了理论思维,他并没有笼统的、抽象的来对 待经验的事物,而是采取了分析的态度。这一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 法》中更是有直接表述:“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 必然性的。”“用实验确定了的事实,在经验论那里也渐渐和这些事实 的相应的传统解释不可分离地联系起来……,这种经验论己不再可能 正确的描写事实了,因为在它的描写中,那些传统的解释也一块混了 进去。"2 三、历史科学与历史哲学都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发现并阐述了历史发展的 一般规律上。我们之所以也把马克思历史观看作是一种历史哲学,就 在于马克思还阐述了隐藏在这条规律之后的形而上的解释原则。马克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2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207

硕士学位论文

思发现在社会历史之中,除了在生产力这种物质性力量背后,还有一 种人的意志在起作用。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只有在人的意志的支配之下 才能进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单靠这样的解 释原则是行不通的,于是马克思在《形态》中说:,“我们首先应当确 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 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然能够生活。’’1这个前提即 人们最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后,恩格斯也说:“正像达尔文发

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 史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2可见,人 要生存才能从事其他各种活动, 生产力是关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之间必须相互适应,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立足于人的生存论的哲学原则之上对物质和精神、社会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关系做解释的。如果说马克思发现的历史一般规律是一种历史科

学的话,那为这种规律提供形而上学的解释的就必定是历史哲学,两
者是互不分离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历史观建立在历史科学基础 之上,而历史哲学又为历史科学提供了哲学上的合法性。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是包含着人和自然两个部分的科学,而其 中“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3那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社会 历史发展之中的终极价值目标所在。恩格斯也说马克思的新历史观: 只有“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 去追求才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4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思维”就是历 史哲学的思维。人们往往只重视“沿着实证科学’’前进,而忽视了必 须“利用辩证思维”。如果只看到马克思历史观的科学性而忽略了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8—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7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G】.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8年版: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15—216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史哲学的辩证性和批判性,就无法达到人与自然、理性与价值、主体 与客体、普遍与特殊的和谐统一,甚至会落入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 缺陷之中。同样,忽略了历史科学的科学性,将有回到形而上的思辨 唯心主义哲学的危险。 一般说来,每一种社会历史形态的转变、历史观念的变化以及对 历史未来的追求都离不开在历史之中的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 归根到底来自于人在历史中的存在状态与生活方式。因此,马克思历 史观绝对是一种历史哲学,否则不仅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的必要 性,也不会存在马克思历史观。在认识论上,马克思历史观是对人和 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理论,它指导着我们追求人和社会的和谐 发展。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提出终极社会形态,它同时也是我们不断对 人自身自我完善,不断实现社会的进步的发展过程,它还是我们应该 追求的一种革命信仰。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历史科学只是这个信仰中 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我们知道科学活动从来只是人类活动中的其 中之一,科学活动作为认知活动的一种,它是派生而来的。历史科学 也只是我们的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它既不是我们的生存整体,也 不可能是生存本身。因此,马克思的历史观同时具有科学和哲学双重 性特征。

硕士学位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 雨,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也在变 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中,中国的领导人、哲学学者 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历史观思想,为中国建 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首先,马克思历史观具有时代性。人们的实践方式、生活方式及 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实践产生着影 响。有人提出了马克思哲学“过时论”,笔者认为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虽然曾被马克思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时代还远未到来,但社会 主义新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蓬勃的 朝气。这说明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把握之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为我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 历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贵的指导和探索。在马克思历史观的正确指引 下,正确看待和处理马克思历史观的“科学一哲学”性质,为中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养份和保障,仍然是我们当下的时代课题。 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历史观在中国的实践 运用。马克思历史观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哲学性,它在中国的传播和 发展中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广大无产阶级对“人”自身及对生命存在状 态的认识,也不断使人对自身存在的社会、自然及其关系的认识发生 变革。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具体运用。正是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才有了新中国国家的崛起, 经济的腾飞。当前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既 是中国对实现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马克思历史观在中国的新运 用。一方面,用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科学"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提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解决和协调当代中国人的生存 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方式。另一方面,用马克思 历史观的哲学辩证思想来指导中国的实践,提出“和谐发展”的新思 路。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 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 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方面去理 解;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由此可见, 和谐发展的要求不仅从伦理上体现了人文关怀,更有效的是在实践中 为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最后我将用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话,来对马克思历史观进行总 结:“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 克思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 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2

1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M】.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9 2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9年版:21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l】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1981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5]--6克思《历史学笔记】》,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版。 【7】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法】科尔纽著.刘丕坤译.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三联书店1963年版 [9】Ⅸ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0】【波】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11】【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批判的论X[M],隗仁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2l[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3】【德】康德.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5】[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赵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美】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解》,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7】【英】亚当?斯密.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

[18】【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 9]Karl Korsch:Marxism and 【20]Martin Jay:Marxism
philosophy,published by Monthly ReviewPre[M],1 97 1. totality,Cambriage:pubished by University of

and

California

Press[M],1 984.

[21]赵家祥.历史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21欧阳康.社会认识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3]赵修义,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赵吉惠.史学概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5】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4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26]韩震.历史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张广智.史学之魂:当代西方马克恩主义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孙伯铁、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陈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0]夷J放桐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二)期刊论文类:
【1】俞吾金.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学术月刊,2009(10)

【2】段忠桥.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学术月刊,2010(2) 【3】胡沫,范拥军.马克思历史科学:实证与批判,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if]、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哲学研究,2007(3) 【5】刘萃.科学主义、教条主义对当代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5(1 1) [6】李娟.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牲问题的若干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08(3) 【7】丛大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学术月刊1998(4) [8】张一兵.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批判理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的哲学定位,哲学研究,1999(10)

【9】徐长福:求解“柯尔施问题’’L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2004(6) 【lo】何中华.马克思与“哲学的终结’’L为马克思哲学合法性辩护,学术研究2008(10)
[1l】王晓升.哲学或实证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热讨论之后的冷思考,哲学动态2011(6) 【12】李蜀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比较,2003、(7) 【13】张廷国,梅景辉.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义上的“实证科学”一一由俞吾金教授与段忠桥教 授之争所想到的,学术月刊,2010(2) 【14】李杰.恩格斯的历史认识论——兼论唯物史观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的统一,史学
理论研究,2003(4)

【15】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天津社会科学,1999(6)

【16】李齐.从“实证唯心主义”到“实证科学’L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 [17】鲁克俭.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两次转向及其现代意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9(3)

f18】沈湘平.马克思视野中的“科学’’一兼论马克思的历史科学与实证科学的本质区别,天津
社会科学,2010(6)
55

硕士学位论文

【19】方以启.马克思“实证科学”之“实证”概念解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 1(11) 【20】王金福.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思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山东社会科学,2006(1 1) 【21】孙正聿.对实证科学的两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原则分歧,理论探
讨,1990(3)

【22]钟晓宏.历史唯物主义-9实证科学关系的思考,前沿,2011(15) 【23】范畅,赵凯荣.马克思关于科学的独特主张,兰州学刊,2011(11) 【24]卞绍斌.唯物史观-纯粹实证科学还是哲学的社会批判学说——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辨 析,理论探讨,1998(6) 【25】王晓升.实证主义社会历史观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兼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实证 主义趋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 l(3) 【26】王南提.认真对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的再理解,哲 学研究,2010(1)

[27】孙亮.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终结论”者一与漩兆和先生商榷,学术研究,2008(10)
【28】李兵.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的“历史科学”,学>--j-9探索,2009(6) [29】张志伟,杨波.对哲学的科学性f.-j题的一种解释——兼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特殊意 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0】朱宝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一一丛大川先生《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 吗》一文献疑,学术月刊,1998(4) [31】陈立新。历史唯物主义-9“历史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9) 【32】余在海.历史唯物主义-9社会现实的重新开启,哲学动态,2009(10) 【33】孙巍.历史学的走向一一科学、社会科学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保定学院学报,201l(1) 【34】王刚.论马尔库塞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攀登,2010(10)

【35偷吾金.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途中,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

致谢
在论文草就之际,提起笔来写“致谢”时,内心里无限感慨。工 作多年后,能有机会再回到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十分幸运, 更有幸的是能在治学严谨的陈金美教授门下学习。老师在学业上深切 关怀、悉心指导;在精神上无私的引导、支持和帮助让我在黑暗中看 到光明;老师关心我工作、生活和家庭等我铭记在心。我思想中的每 一滴收获都凝聚着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殷切期许。 有言日大恩不言谢,故勉为其难略表寸心。衷心感谢舒远招教授、 高绍君副教授、余晓菊副教授、彭继红教授。感谢三年来老师们的教 诲、关心和帮助。舒老师对我的论文选题、论文逻辑结构、立意、表 达等方面的建议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舒老师的无私与大度更是令我 钦佩。高老师、余老师和彭老师都在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方面提出诸多 有益的见解,给我极大帮助。一想起每一位可敬的老师,心里都充满 着温暖和亲切。 感谢我的家庭。感谢父母在我求学之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 仅帮我操持家务,还帮我照看年幼的孩子。也感谢我的丈夫三年来的 相伴相持,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 感谢我的室友,感谢我的同学,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但 不管将来我走到哪里,师大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你们都是我终生的 朋友。 2013年4月10日于师大木兰公寓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纱肜年 ‘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口。

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如侈年≤
日期:≥,3年

月J日
<月J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证性问题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6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86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