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3年
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
李舒婷
【摘要】:李慈铭,字式侯,晚清著名学者,他深受乾嘉学风影响,有“继钱(大昕)、洪(颐煊)之流,而为有清一代之后殿”之称,对历史考证颇有造诣,但他在考证过程中并不完全拘泥于考证,而是既赞同考证的重要性,同时又对汉学家囿于考证提出批评,有很多较为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对于李慈铭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多是对其诗词等方面进行发掘,历史学研究仍有很大空间,本文旨在对李慈铭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特点进行分析,从李慈铭对文字训诂、山川地理、制度沿革方面的考证成就,试图总结其考证方法,分析其在考史过程中对史学著作和史学家的评价,一窥李慈铭对史家叙事、义例、史料运用等方面的观点,以及作为处于学术嬗变时期的学者,李慈铭对于汉学、宋学之间争论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一定的发掘。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李慈铭生平和著作的介绍,史家治史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紧密相连,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其本身的成长经历亦对其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李慈铭的生平是从整体上把握李慈铭思想特点的必备环节。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介绍李慈铭在考证方面的成就,这一部分主要从其对文字考证、音韵训诂、山川地理和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考证入手,总结李慈铭的考证成就。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李慈铭考证校勘方法的总结,这一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旨在总结李慈铭在考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不同版本、不同史书之间的校对,以及李慈铭在考证过程中对前人考证得失的总结。 第四部分主要关于李慈铭的史学批评,从史书的体例、史书撰写过程中的简与繁、直与曲、史家意识在史书中的表达,以及其对史学著述的评价和对汉宋之争的评价等方面,总结李慈铭的史学思想。 第五部分在前四部分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旨在总结李慈铭自身的治学特点,从其考证原则、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出李慈铭身为晚晴时期的汉学家,秉承乾嘉学派的学术传统,无征不信、阙疑存异和不攘人之美的治学精神。 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语,主要介绍李慈铭潜心治学的态度,以及史学界对于李慈铭的评价,并总结李慈铭的著作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其确有“清一代之后殿”之风,同时指出当代对于李慈铭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深度发掘李慈铭的史学成就,对于研究李慈铭学术思想,进而总结晚清时期的学术特点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92;G256;K825.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牟小东;;李慈铭的过年[J];读书;1992年02期
2 董丛林;论晚清名士李慈铭[J];近代史研究;1996年05期
3 邓鸿光;史学评论的内容[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4 张桂丽;;李慈铭藏书归宿述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年02期
5 薛英;;李慈铭之藏书印[J];文献;1982年02期
6 谢冬荣;;越缦堂读书记整理叙略[J];文献;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凤兰;;徐之才[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英;;清李慈铭题跋摘录[J];文献;1984年03期
2 那秋生;;李慈铭的日记与诗赋[J];书屋;2010年01期
3 薛英;;李慈铭赠“姬人”书题跋[J];文献;1987年03期
4 周容;;李慈铭《杏花香雪斋诗》版本考述[J];文献;2008年02期
5 刘诚龙;;补缺一千年[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9年02期
6 宋志英;;李慈铭与赵之谦[J];群言;2011年06期
7 薛英;;李慈铭之藏书印[J];文献;1982年02期
8 蔡彦;;李慈铭与蔡元培[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年04期
9 马强;;谈《霞川花隐词》中的“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10 周容;;渔洋才学何尝薄于诗——李慈铭推许王士禛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林东;;代序:史学批评的宗旨和史学文化的意义[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蔡克骄;;南宋浙东学派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段润秀;;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曹守亮;;史学批评与国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总结反思与理论发展趋势[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吴怀祺;[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王春瑜;[N];北京日报;2003年
5 聂锦芳;[N];光明日报;2010年
6 谢其章;[N];中国商报;2007年
7 丁实;[N];光明日报;2006年
8 王子今;[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杨小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肖维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周容;论李慈铭与樊增祥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D];上海大学;2009年
3 张桂丽;李慈铭年谱[D];复旦大学;2009年
4 程彦霞;王闿运选批唐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和山;王先谦学术年谱[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前孔;清代晚期唐宋诗之争流变史[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苏滨;中国清末民初的美术与社会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舒婷;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姜黎黎;论李慈铭的文献学成就[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阳柳;李慈铭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马建强;李慈铭的“读书世界”与“思维世界”[D];湖北大学;2012年
5 鲁欣然;《霞川花隐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杨雪;李慈铭的骈文理论及其创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张涛;《越缦堂日记》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姜云鹏;李慈铭“文章”观及“文章”创作[D];山东大学;2009年
9 刘娟;吴缜史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李慈铭的历史考证和史学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