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三苏父子的背景_《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6 06:18

  本文关键词:三苏历史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1年

三苏历史评论研究

唐晶  

【摘要】:三苏以文章议论名世,为一代文学巨擘,与其文学成就相辉映的是他们的史学成就,而史论是他们史学的重要体现。史论分两种类型,一是对客观历史过程与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论,即历史评论;二是对史学工作、史学现象、史学思想的评论,即史学评论。本文主要探讨三苏的历史评论。 宋代文人谈时论政风气颇盛,政论文和史论文以其灵活、简捷的表现形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三苏也不例外,他们写了大量的专文及短论对众多历史人物事件予以评论,或就事论事、’或以史论政,寄托个人情感与价值理想。由于他们的政论文常常征引史实,某种意义上其政论也具有史论的特质,本文很大程度上将其政论文纳入史论文范畴加以运用。 三苏历史评论的具体内容和主题各有侧重。苏洵的论说文以谈兵论政为主,《几策》、《权书》、《衡论》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他积极用世的愿望;苏轼不但是出色的政论家,也是地道的史论家,以应制科试所作的50篇《进论》、《进策》、政论文及《东坡志林》中的史论为代表,反映了他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苏辙除专篇的史论、政论之外,尚有纪传体专著《古史》、史料笔记《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等史学作品,蕴藏着他丰富的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探究三苏历史评论的具体内容是全面理解三苏学术思想的依据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三苏史论文的研究正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但专门对其历史评论尤其是其中思想旨趣的系统探讨尚无,有鉴于此,本文以此为题。首先分别将三苏历史评论做个案解析,归纳贯穿其论著中具有论史成分的史论、政论、奏议、表状、书启、尺牍、行状、墓志铭以及其它有关论言,从而揭示三苏论史的精神实质,进而将三者的历史评论作一思想上的横向比较,找寻他们论史思想旨趣之异同,最后把三者的历史评论纳入北宋社会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进而对其历史评论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作一评述,展示他们文学成就之外的史学特色与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何为史论?8-9
  • 二、学术界对三苏史论的研究概况9-11
  • 三、研究的方法和旨趣11-12
  • 第一章 苏洵的历史哲学思想12-26
  • 第一节 苏洵的履历及论史篇目12-13
  • 第二节 苏洵的历史哲学思想13-24
  • (一) "三易"特点的历史思想13-15
  • (二) "参乎权而归乎经":讲究"利权智术"的经世价值与正统观念15-20
  • (三) "辞辩闳伟":朴素唯物辩证维度与独创意识20-23
  • (四) 自然之道与人情认知23-24
  • 第三节 小结24-26
  • 第二章 苏轼的历史评论26-40
  • 第一节 苏轼的仕途及历史评论26-27
  • 第二节 苏轼对历史人物气节与德行的评价27-35
  • (一) 历史人物的气节27-30
  • (二) 能"忍"的品格30
  • (三) 完满的道德理想30-33
  • (四) 重视对历史人物谋略得失的探讨33-35
  • 第三节 政治思想论35-38
  • 第四节 小结38-40
  • 第三章 苏辙的历史评论40-50
  • 第一节 苏辙的仕途及历史评论40-41
  • 第二节 苏辙史事评论的理论要点41-48
  • (一) 本于仁义道德的史事评价法则41-43
  • (二) 讲究智术本领的经世价值43-45
  • (三) 考察风气形势的历史可知论45-48
  • 第三节 小结48-50
  • 第四章 三苏历史评论思想旨趣之异同50-61
  • 第一节 三苏历史评论思想旨趣的共同点50-55
  • (一) 有用于世的论史宗旨50-51
  • (二) 独断于心的论史品格51-53
  • (三) 纵论历史发展之大势53-55
  • (四) 道德与智术并重的思想旨趣55
  • 第二节 三苏历史评论思想旨趣之异及其原因55-61
  • 第五章 三苏历史评论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61-73
  • 第一节 社会学术背景与三苏历史评论61-63
  • 第二节 三苏历史评论的义理化63-65
  • 第三节 三苏历史评论的历史地位与局限65-73
  • (一) 三苏历史评论的影响65-68
  • (二) 三苏历史评论的局限68-73
  • 结语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舟;眉州之韵[J];时代潮;2004年10期

    2 阿郎;;永远的东坡[J];草地;2002年01期

    3 唐琴 ,王晓飞;倾诉[J];黄河之声;2005年03期

    4 徐丽;;关于三苏祠藏清代眉州刻版《三苏全集》[J];文史杂志;2007年01期

    5 单菲;;柏风似雨三苏园[J];诗刊;2010年16期

    6 马斗成;三苏与诸葛亮[J];历史教学;2004年04期

    7 王仲德;“三苏”到过耀县[J];人文杂志;1984年04期

    8 姜江;新书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03期

    9 成志伟;;夜访三苏祠[J];散文;1996年06期

    10 李克明,黄万和,邹念宗;雷简夫慧眼识贤荐“三苏”[J];渭南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李传印;;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文丽;;1870—1914年英国对阿根廷投资问题的研究概况[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郑林森;;老峨眉山上凤凰殿的考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徐勇;;天津市先秦史研究成果撮述——孟世凯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专稿[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会议日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毛锜;;拼将悲歌化壮歌——汶川大地震感怀[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録(2008)[C];2008年

    10 ;中国碾压混凝土坝(围堰)一览表[A];庆祝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建成20周年暨龙滩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眉山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敏;[N];眉山日报;2006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计亚男 柳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记者 唐晓征;[N];眉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苏兴全;[N];眉山日报;2008年

    6 吕继科;[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记者 席涓;[N];眉山日报;2007年

    8 记者 朱丽;[N];眉山日报;2007年

    9 张凌;[N];西南电力报;2004年

    10 ;[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燕飞;苏轼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杜成慧;金元时期浑源刘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汝庆;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伟;布罗代尔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晶;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阳静;《宝墨楼诗册》校注[D];广西大学;2001年

    3 蓝慧敏;三苏论管仲[D];山东大学;2008年

    4 何知秋;巴蜀与中原古代名人纪念园林比较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白瑞明;三苏史论初探[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宾红;“三苏”咏史怀古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尔;三苏散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伍明辉;川渝地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卓瑞娟;二苏唱和诗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梁俊娜;苏洵的散文理论、创作及其对苏轼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三苏历史评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