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

发布时间:2018-05-28 08:40

  本文选题:亚细亚生产方式 + 社会性质大论战 ; 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社会性质大论战"。结果以下理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主流:中国历史社会虽显示某些"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然而与世界多数国家同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阶段,近代以来,则显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Abstract]:Around the 1930 s, there was a great controversy about social nature in China. Results the following theorie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 although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show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sian production mode", it goes through the same stages as primitive society, slave society, feudal society and so on with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modern times, it show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李峰;张穆与道光朝经世实学的复兴[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邹振环;西书中译史的名著时代在上海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李福长;何干之对旧中国社会性质的研究[J];广东党史;2004年01期

5 杨舒眉;崔中华;;20世纪30年代何干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理论探索[J];桂海论丛;2009年06期

6 徐旭晟;;代陶希圣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型[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7 牛海桢;徐松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储著武,汤城;历史教科书与新史学——以夏曾佑、刘师培为中心探讨[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9 邹振环;;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以汉译西史《万国通鉴》和东史《支那通史》、《东洋史要》为中心[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10 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敏超;;“中国经济派”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杨静娴;乌托邦与现代性交织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廖文辉;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5 张光华;萧一山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张正光;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永;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陕庆;渴望在未来的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莹莹;在政治与学术之间—陶希圣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崔金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心理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6 栗辉;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雪;何秋涛《朔方备乘》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晓雪;史语所“明清史”研究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志江;张相文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J];晋阳学刊;2003年04期

2 张雅琴;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再探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3期

3 吴泽;丁季华;;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02期

4 耿亮;国内“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之我见[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吴泽;;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列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地位[J];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06期

6 ;北京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会[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7 巴新生;王立端;;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2年01期

9 思彬;;胡钟达教授在穗作学术报告[J];学术研究;1982年04期

10 盛邦和;;吴泽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自强;;郭沫若“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与奴隶制生产方式论研究[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2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王戎笙;;论战中走上史坛的郭沫若[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张剑平;;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6 方诗铭;刘修明;;奴隶制时代和中国古代社会——评《奴隶制时代》[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德胜 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局长;灾害与亚细亚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李学勤;侯外庐先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学部委员 廖学盛;力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攀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侯且岸;学术研究与全民族的思想启蒙(上)[N];学习时报;2005年

5 张岂之;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何满子;还是用“封建社会”这个称谓好[N];北京日报;2003年

7 王学典;“五朵金花”:假问题与真学术[N];北京日报;2002年

8 卢钟锋;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杨学功;历史哲学研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李红岩;唯物史观是破解中国历史奥秘的唯一钥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沈斌;二十世纪关于商周公社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军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6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46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