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发布时间:2018-05-30 06:20

  本文选题:中国 + 社会史 ; 参考:《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摘要】: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已有社会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意欲探讨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业已展示出来的方法论意义。其一,不论其最初是以"历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范式"意义的面貌出现,社会史在今天已然承载了推进旧史学研究方法向新史学方向转变的历史重任。其二,伴随着新旧"范式"的转换,社会史对传统政治史主题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揭示了研究视角转换背后蕴含的方法论意义。其三,随着研究视角转换和研究视野扩大,社会史在拓展史料范围的基础上生发出解读不同史料的不同方法,如果把它放在"历史即史料学"的脉络下看,其方法论意义尤为深刻。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has been shown i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in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First, no matter whether it appeared as a branch of history or a "paradigm" at first, social history has already carried the historical heavy task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historiography research method to the new historiography. Secondl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paradigms", the social history studies the theme of traditional political history, revealing the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behind the chang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Third, with the change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vision, social history has developed different methods of interpreting differ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expanding the scope of historical data. If we look at it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y is Historical Materials," It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s particularly profound.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青《知识考古学方法下的明清以来华北移民发源地研究》(项目编号为09YJC770046) 2008年度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16-19世纪山西南部区域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为20083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瑜;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2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3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4 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J];近代史研究;2008年04期

5 冯尔康;;开展社会史研究[J];历史研究;1987年01期

6 王家范;;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刍议[J];历史研究;1989年04期

7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8 于沛 ,王子今 ,张国刚 ,杨念群 ,杨奎松 ,沈志华 ,罗志田 ,茅海建 ,赵世瑜 ,徐蓝 ,桑兵 ,阎步克 ,彭小瑜 ,葛兆光 ,虞和平;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J];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9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10 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J];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萍;;合肥地名历史文化内涵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赵崔莉;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3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易鑫;;没有“中心”的中国中心观——读《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刘丽丽;;基于综合学科视角的历史学研究浅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6 贾俊民;;中国社会史的复兴之路与未来走向[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谢勤亮;;影像记录的史学操练——“影像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管窥——以中日韩学界对于宋代政治史的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史海波;;古希腊民主制度起源和形成的社会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10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魏正书;李立冰;;历史的本真言说——基于“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口述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乔新华;;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比较史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6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7 朱汉国;;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为例[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8 常宗虎;;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论纲[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黄新宪;;论闽台家族文化的历史传承[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庄月江;;徐霞客的“游必有方”[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江宁;区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5 于跃;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关社会生活史的研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林东;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军华;清末民国时期奇台地区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贾茜;北宋密州区域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朱芳;祀殿·会所·纪念地:清代以来江西宁州万寿宫职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肖维光;清代地方宗族的文化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敏,孔祥宇;199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理论研究概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年03期

2 朱俊瑞;黄宗羲的“君主论”对戊戌维新思想家的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6期

3 容观;关于田野调查工作——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蓝达居;历史人类学简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冯尔康;“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6 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上)[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7 常建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下)[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8 赵世瑜;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9 蔡少卿,李良玉;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10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志祥 程美宝;[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墙”的随想[J];前线;1987年01期

2 罗德运;盖棺论定蒋复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年04期

3 易剑东;中国古代体育经济纵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思民;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子体操队实力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07期

5 肖平,鲜于浩;近代法国对华经济特征形成的背景[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苏兴,苏铁戈;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札记五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杨迎平;中国现代文学心理分析小说回眸[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王付兵;郑和下西洋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的地位[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3期

9 徐永新;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鲜杰;我国继续教育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建华;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史学[N];人民日报;2008年

2 芦伟(作者单位:宿州市农业干部学校);数学的方法论意义[N];安徽日报;2000年

3 侯且岸;充满矛盾、不断扬弃的历史过程[N];学习时报;2007年

4 雷健坤;生态伦理学的方法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2年

5 杨万龙;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的方法论意义[N];工人日报;2007年

6 马研院 赵智奎;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N];天津日报;2009年

8 刘进 涤生;义理·考据·辞章的现代学术方法论意义[N];光明日报;2003年

9 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邋执笔:吴敏;科学发展观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陈媛 复旦大学公共事务与国际关系学院;文化分析对政治学的方法论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博;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存彪;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范一;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D];东北大学;2005年

5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6 刘佳;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孙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一;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肇端[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王苗苗;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4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54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