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主义与“如何是”

发布时间:2018-05-31 02:11

  本文选题:历史主义 + 实存哲学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摘要】:关于历史主义的中心意旨,学界通常有两种归纳,文章另辟蹊径,认为历史主义根本上是"如何是"对"是什么"的理论转换。在"如何是"的两层理论展开中,历史主义的多种立场获得了根本的一致性,并基于"如何是"的两层展开区分出前后两期。前期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核是历史情境视角下的"个体"而非与一般相对的"个别"。而后期历史主义则与实存哲学合流,在"存在的联系"、"不可通约的实存个体"与"实存时间观"的三个维度上完成了对"是什么"的消解。
[Abstract]:As for the central intention of historicism, there are usually two kinds of induc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article tries to find a new way to think that historicism is fundamentally a theoretical transformation of "how" to "wha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tier theory of "how is", the various positions of historicism have obtained the fundamental consistency, and based on the "how is", the two stag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The theoretical kernel of early historicism is "individual"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situation, not "individual" relative to general situation. Later historicism combined with existential philosophy.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connection of existence", "the unapproachable entity" and "the view of real existence time", the "what is" was resolv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走向跨文化研究的美学[J];文艺研究;2000年03期

2 陈志强;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3 谢晖;论法律效力[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4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黄忠晶;斯宾诺莎论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伏爱华;自由享受与自由选择——试析庄子自由与萨特自由的异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苏亦工;法律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刘喜珍;论康德绝对命令的实践理路及价值指归[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孙玮;;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铮;;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庐进;唐怡;;当代中国知识女性消费观探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进富;王斌;;我国海上安全中人为因素控制策略研究[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陶林;张益宁;;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及其宗教解决[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2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伟宏;异化—和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雪峰;人民权利的宪法定位[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粟欣泉;大众传播的道德制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8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9 顿新国;亨佩尔定性确证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立河;;关注政治现实,创新历史思维——谈安克施密特的学术追求[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洁;;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成就及历史教育思想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3 李钧鹏;;历史终结论?——一项历史哲学的考察[J];哲学分析;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2 武守志;;史学三家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宋志明;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景德祥(本报书评人);伊格尔斯:抹去兰克史学的光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N];文汇报;2010年

4 罗炳良;崔述“理可思得,事待学知”的理念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5 黎明;全面认识“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历史学的成就与失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话语体系之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龚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的认识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靳延史;历史研究不应当碎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小忠;历史、证据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艳波;走向人道——赫尔德历史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研;迈涅克与历史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艺萍;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4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立勇;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D];山东大学;2007年

6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峻;终结的,抑或虚无的历史[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游;福柯的历史哲学思想之探微[D];西南大学;2006年

9 邵华;郭嵩焘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任利伟;从《日知录》看顾炎武历史编纂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57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57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