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的结构与权力——与韩毓海《我们需要一种“光明史观”》一文商榷

发布时间:2018-06-02 02:13

  本文选题:韩毓海 + “光明史观” ; 参考:《学术界》2012年05期


【摘要】:韩毓海以"光明史观"对抗所谓"阴暗史观",这种简单而激进的钟摆式表态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及后者的时代意义;而断言历史错误是伟大人物推动历史的伟大错误尤为荒唐,其骨子里的"英雄史观"热衷于为历史创伤涂脂抹粉而缺乏反思批判精神。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历史话语与权力有着多样的纠葛。
[Abstract]:Han Yuhai's "view of bright history" against the so-called "view of dark history", this simple and radical pendulum attitude ignored the complexity of histo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atter; and it is especially absurd to assert that historical errors are great mistakes made by great people to promote history. His heroic view of history is keen to smear the historical trauma and lacks the spirit of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 History and reality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historical discourse and power have various disputes.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汤奇学,孟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陈曦;从“文史不分”到“文史异辙”:略议中国古代正史传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周建波;西方股份公司制度在中国最初的实践和评价——官督商办企业的再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刘峰;文艺雅俗之辨[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8 王吉鹏,赵月霞;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9 曹禧修;;《示众》:独异的杰作[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陈曦;从“文史异辙”看“正史”传记的缺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9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逄锦波;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构成[D];青岛大学;2002年

4 刘春慧;性别视角下的透视——海明威张贤亮女性意识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焦锐男;焦虑中的抗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7 胡艳玲;《豆棚闲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江红英;纯净天堂的营构和坍塌[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10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良骏;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功过[J];求是学刊;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966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66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