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的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3 07:22

  本文选题:抗战时期 + 郭沫若 ; 参考:《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郭沫若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郭沫若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在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爱国主义题材历史剧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大大推进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Abstract]:The Anti-Japanese War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which Guo Moruo still insisted on the study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situation, Guo Moruo has always kept abreast of the pulse of the times, and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social history, the study of pre-Qin scholars, and 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plays of patriotic themes.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玖;;梁启超、胡适、郭沫若史学特点之比较及其学术关联[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2 周书灿;;试论郭沫若对民族学材料的运用——兼及其与徐中舒“古史三重证”的分野[J];郭沫若学刊;2011年02期

3 张剑平;;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4 乔治忠;高希中;;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反省与重建——以“成王败寇论”为中心的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茂林;;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学的苦心经营[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2 陈其泰;;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孙开泰;;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创——读《十批判书》[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叶桂生;;晚期郭沫若史学的评述[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魏建;;阐释的智慧——以郭沫若对孔子的评论为例[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6 黄烈;;50年代郭沫若的三大史学工程[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孙开泰;;郭沫若的先秦诸子研究与其世界文化观[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8 桂遵义;;郭沫若与先秦思想史研究[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罗传芳;;郭沫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运用——立足于原始宗教的考察[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周九香;;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建民;郭沫若差点儿翻译《资本论》[N];团结报;2002年

2 谢保成;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3 吴令华;学人的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何民捷;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N];人民日报;2007年

5 记者 何馨;传承发扬老一辈学者的优秀品质和优良学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朱志敏;民族觉醒中的文化复兴[N];学习时报;2005年

7 毛佩琦;《甲申》与晚明政治史的启示[N];北京日报;2004年

8 谢保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神交”到“握手言欢”(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红岩;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李根;留住抗战历史“活教材”[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4 王晓晶;林同济史学思想述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Z腪,

本文编号:1971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71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