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入史:从缪钺先生的学术看文辞修养对现代史学研究的“支援”作用
本文选题:文史结合 + 由文入史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缪钺先生的学术风格以"文史结合"著称。从史学研究观点看,"文史结合"最重要的核心是将文辞视为一种考证工具(而不仅是史料)。从中国现代学术文史分途的发展过程看,缪先生的学术风格并非"主流",然绝非特例。一批经历与之相似的学人的事例表明,在现代史学与传统学术关联的意义上,除了"由经入史"外,还存在一条"由文入史"的道路。深厚的文辞修养在五个方面对他们的史学观念和实践提供了支援作用:对"人"的关注、对人情感世界的注意、"了解之同情"的研究方法、对历史"意义"的发掘、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Abstract]:Miao Yue's academic style is famous for his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most important core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is to regard the text as a tool of textual research (not just historical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Miao's academic style is not the mainstream, but not an exception. The examples of a group of scholars with similar experiences show that, in the sense of connection between modern historiography and traditional learning, there is a path of "from literature to history" in addition to "from classics to history". The profoun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has provided support to their historical 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five aspects: the attention to "human", the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worl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sympathy", and the excavation of historical "meaning". "warmth and respect"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生东;;后现代史学语境下的考古学[J];东南文化;2007年01期
2 赵世瑜;;后现代史学:匆匆过客还是余音绕梁[J];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3 郭震旦;;后现代史学在中国——一种新历史空间的生成[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4 郭震旦;;近20年后现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万发,高栓来;史学概论应适应现代史学人才的培养[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6 彭多毅;跨学科研究──现代史学的新路子[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施义慧;历史的边缘人——福柯及其后现代史学[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杨共乐;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史学[J];史学史研究;2003年03期
9 赵世瑜;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从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古伟瀛;后现代史学与儒家史学——新与旧的辩证[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前言[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仲伟民;后现代史学: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N];光明日报;2005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牧航;高考历史命题的均衡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刘俐娜;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文玖;史学 社会 人生[N];学习时报;2006年
5 苏东海;文物与历史[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并未因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而失去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丽丹;大陆学者的后现代史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殷飞飞;陈啸江与中山大学“现代史学运动”[D];山东大学;2016年
3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3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7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