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概论体系建构比较研究——以葛懋春、白寿彝和田昌五等编著普通高校史学概论教材为个案
本文选题:史学概论体系 + 葛懋春 ; 参考:《江汉论坛》2014年10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普通高校教学之需和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史学概论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十年间,出版并被相关高校确定为历史学本科生甚至延伸为研究生教学的指定参考书,计有11本之多,代表性的史学理论教材有:葛懋春、谢本书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和田昌五、居建文编著的《历史学概论》,被多所高校选定为大学本科史学理论课程教材,影响很大。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对比分析三本著作,它们虽都以"史学概论"相命名,都采用了综合模式的逻辑体系,但是在内容和整体特色方面却存在着很大不同。他们的特色的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对"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定位等问题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差异性阐释;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必须进入史家主体的精神世界,仔细探究史家主体的经历、学历和他们对史学以及史学概论学科体系的理解。无论是从它们具体的逻辑体系及其囊括的内容,还是从它们所确立的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定位来看,其特色之不同就在于,理论视角不同,体系设计不同,编写者的精神世界不同,对历史学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映现在史学概论体系上所进行的探索当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着史学思想的多维度和史学方法的多样性;但他们在追求真理、探究学术,为构建中国风格的史学概论体系所体现的文化炽热却又是那样的相同和别无二致。
[Abstract]:In the 1980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ography theory, a prosperous scene appeared in the field of historiography. In a short period of ten years, the designated reference books, which were published and confirmed by relevant universities a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history and even extended to graduate students, are as many as 11. The representative textbooks of historical theory are: GE Maochun, The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ce edited by Xie, the introduction of History by Bai Shouyi and Tian Changwu,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istory by Ju Jian-wen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course materials of history theory by man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hich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it.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works, although they are named after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they all adopt the logic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mode,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content and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comes from their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ask and subject orientation of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which must be deeply studied and entered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historian's subject. Carefully explore the history of historians,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ography and its introduction to the discipline system. Whether from their specific logic systems and their contents, or from the research object, task and subject orient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history established by them,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s different and the system design is different. The writers' spiritual world is different,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is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exploration on the introduction system of historiography is of course different, which reflects the multi-dimension of historiography thought and the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methods. But they are pursuing the truth, exploring the academic, to construct the Chinese style of the history of the introduction system embodies the same and the same cultur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初期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号:10LS01)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书铎 ,瞿林东;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2 田昌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J];世界历史;1984年01期
3 田昌五;评近年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J];人文杂志;1981年06期
4 瞿林东;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简论白寿彝史学研究的理论风格[J];四川党史;2001年01期
5 田昌五;从自我批判中走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曹伯言,张耕华;试论史学概论之对象[J];学术界;1989年05期
7 田昌五;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8 葛懋春;关于加强史学理论研究的建议[J];文史哲;1983年04期
9 轶前;葛懋春教授和史学理论研究[J];文史哲;1987年03期
10 臧知非;;究历史规律 通古今之变——田昌五先生学述[J];文史哲;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怀祺;安徽地区文化变迁与史学——为《安徽史学》复刊20周年而作[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5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6 陆青松;;试论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裘士京;面向新世纪高师历史专业改革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汤城;;王夫之《春秋》学与史学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9 李佳;;试论《国语》的篇章结构及其笔法特征——以《左传》互见记载为参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郑林昌;张雷;程晓凌;;中国人地关系演进中交通运输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苏中立;;执西用中·尚实达用·世运转变——严复经世致用思想的独特性[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4 夏晓明;;试论李大钊的史学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5 尚衍斌;;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识[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肖宪;;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李影晗;;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8 李佳;;试论《国语》的篇章结构[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徐晓望;;妈祖信仰及其文化精神[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尤学工;;历史教育: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洁平;试论新课程下历史学科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艺萍;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昌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J];世界历史;1984年01期
2 田昌五;;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地主阶级剖析[J];历史研究;1983年05期
3 田昌五;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四十年治史的总结[J];史林;1997年02期
4 田昌五;评近年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J];人文杂志;1981年06期
5 田昌五;;论农民的私有性与革命性[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6 田昌五;史家与史观──史学新论之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田昌五;中国历史分期问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4期
8 田昌五;破除中国历史东方类型说 振兴马克思主义历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01期
9 田昌五;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10 田昌五;中国历史大循环的动力——重谈农民战争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尔燕·纳锦文;白寿彝教授殡葬礼仪侧记[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2 仲三;;白寿彝“滇”沛流离[J];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3 章愚;;白寿彝执教五十周年[J];中国民族;1989年04期
4 刘隆;宽仁厚德老寿星──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J];民族团结;1999年07期
5 白至德;;我的父亲白寿彝[J];回族文学;2013年01期
6 杨怀中;谨遵父训:白寿彝教授子女为本刊捐款[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7 李希泌,刘统;深切悼念白寿彝教授[J];史学史研究;2000年03期
8 张沛纶;文章道德两芳馨——悼念白寿彝教授[J];中国穆斯林;2000年03期
9 李松茂;无尽的思念——忆白寿彝师的教诲[J];史学史研究;2001年01期
10 杨钊;忆白寿彝同志[J];史学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鲁冰;克扬;;“新四军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史”——喜读白寿彝教授贺信[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史文;读《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N];光明日报;2001年
2 开军;北师大举行白寿彝学术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蒋晔 曹文瀚;白寿彝:成就来自使命[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杨凤阁;巍巍乎,,白寿彝[N];河南日报;2000年
5 白至德;父亲白寿彝的“光明”情缘[N];光明日报;2004年
6 瞿林东;史学家的河山之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沙鹏程;一代宗师白寿彝[N];解放日报;2000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唐荣尧;黄河和黄土高原交汇处走出的回族学学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逊勇;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樊庆臣;白寿彝通史编纂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5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7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