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

发布时间:2018-06-13 16:06

  本文选题:史学 + 科举考试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摘要】:清末民初经学和史学曾一度易位,前者从学术中心滑向边缘,后者则走向中心。导致这一易位的因素很多,从外在世局对学术的影响看,道咸以后时局趋乱导致时人对整体学问和不同学术门类地位的认知发生转变,经世之学受到注重。乱世也使得本来承担着"资治"功能的史学显得更为有用,科举考试的改革更强化了史学的地位,有意无意间出现了从"通经致用"到"通史致用"的转向。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iography once shifted from the academic center to the edge, and the latter to the center. There are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this transpo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world on the academic world, the chaos of the situation after Taoism leads to the change of people's cognition of the whole knowledge and the status of different academic categories, and the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turbulent times, the historiography, which had the function of "capital and governance", became more useful. The refor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trengthened the position of historiography, and consciously or unintentionally turned from "making use of the classics" to "making use of the general histo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752081)
【分类号】:K0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志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历史研究;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4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张立;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历程——兼论近现代中国学术思想的转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罗志田;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傅道彬,王秀臣;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梅康钧;;论近代殖民侵略历史中的教会觉醒——基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历史起因的分析(1840-1949)[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傅先伟;;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乐爱国;;论朱一新对程朱理学的推崇[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昭军;;新思潮冲击下的晚清程朱理学[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赵利民;;杂语并生 多元共存——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A];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罗志田;;关于学术“对手方”的联想——傅斯年先生的启示[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2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璐;近代中国的进化论与社会历史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洪伟;东晋门阀政治与东晋玄言诗[D];湘潭大学;2002年

6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7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8 蒲国蓉;利润共享与企业的治理结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张钟鑫;本土化与信誉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如潜;蹊径独辟 新人耳目──评《儒学与中国史学》[J];孔子研究;1994年02期

2 刘克辉,,周祥森;更新观念 开拓前进──当前历史学家的三大要务[J];史学月刊;1995年03期

3 张东光;传统史学的致用与求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陈其泰;史学:民族生命力的闪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3期

5 ;确凿的档案公之于众 深沉的回忆留给后人 欢迎订阅《档案与史学》杂志[J];档案与史学;2000年04期

6 马宝珠;关于史学普及与提高的几个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7 王挺之;社会变动中的群体与个人——新微观史学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8 杨艳秋;2000年史学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03期

9 陈奎元;在国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6期

10 ;史学月刊2004年(总第279~290期)目录索引[J];史学月刊;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良;;论钱谦益的史学[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2 周建漳;;历史与故事[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顾诚;;王世贞的史学[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4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张敏;;秦史学及其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黄烈;;50年代郭沫若的三大史学工程[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张金铣;;钱大昕在新、旧《唐书》研究上的成就[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宗廷虎;;陈垣的史讳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茜;;在历史文化中写作——由《百家讲坛》引发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春瑜;评泡沫史学[N];北京日报;2000年

2 王也扬;谈谈史学翻案文章[N];北京日报;2003年

3 顾奎相;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N];光明日报;2001年

4 东方未名;史学的第一标准是真实[N];光明日报;2001年

5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作为史学本原的历史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家和;谈史学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1年

7 瞿林东;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N];光明日报;2003年

8 张越;史学与科学[N];学习时报;2001年

9 历史学教授 罗志田;史学最需想象力[N];南方周末;2009年

10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范文澜史学:珍贵的思想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常斌;浅论社会转型中的英国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燕朝西;邵晋涵的生平、著述及其史学成就[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海清;陈登原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顾娟;洪迈史学综论[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之珩;清代河南学者张宗泰学术研究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旭晟;杭世骏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4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14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