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延安时期苏联史学的传播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3 03:50

  本文选题:延安时期 + 苏联史学 ; 参考:《史学史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于延安时期传入中国,旋即在中共党内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产生热烈回响。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全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高潮。苏联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也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高度重视。苏联史学中真理和谬误交织错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都很明显。但仅就延安时期而言,苏联史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Abstract]:The Concise course o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on (Burundi) approv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United Communist Party (BCP) and the five materials on history textbooks by the Soviet people's Committee and the Union Communist Party (BCP) Central Committee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during the Yan'an period. Immediately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Marxist academia produced a warm echo.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Mao Zedong and other leaders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whole party set off the climax of studying and studying the brief course o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Communist Party. The Soviet Union's five materials on history textbooks have also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Marxists. The truth and fallacy in Soviet historiography are intertwined,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are obvious. But as far as Yan'an period is concerned, the positive role of Soviet historiography communication is main.
【作者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术史考察”(项目号:2008B20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5.12;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欧阳军喜;;论抗战时期《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影响[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2期

2 吴家林;王朝美;王渔;汪其来;吴序光;廖盖隆;苏双碧;张静如;丁晓强;王仲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影响(座谈会发言摘登)[J];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01期

3 杨东;;陕甘宁边区县级干部的党史与革命史教育[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奎;;论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田秀环;关于调动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许全兴;;两个“老祖宗”都不能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朱成甲;;登高一呼群山应——中共创建过程的特点与李大钊的历史作用[J];北京党史;2010年05期

5 童庆炳;;“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曹阳红;科技编辑科学精神的培养[J];编辑学报;2001年04期

7 兰芳;买热木尼沙;熊炜;;库尔勒市区散售牛乳质量安全评估与管理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0年03期

8 胡长贵;;影响力有效到达与思想教育的科学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9 徐晓宇;梁秀芝;刘阳;;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群众史观部分讲解的商榷[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永波;毛泽东、邓小平与实事求是[J];长春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2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兆梅;李达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妍;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玉伟;“历史”的规约与文学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宗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1929-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牡丹;中苏两部党史著作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家辉;卡莱尔英雄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英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梁栋;何干之学术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怡然;多元文化视野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延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新城;;必须尊重历史——俄教育部再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有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章世鸿;重新审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J];炎黄春秋;2003年04期

3 吴家林;王朝美;王渔;汪其来;吴序光;廖盖隆;苏双碧;张静如;丁晓强;王仲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影响(座谈会发言摘登)[J];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虎虎;加东;;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利;;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国古代史研究[J];传承;2009年14期

3 王恩荣;磨砺真知 愈见璀璨——读《嵇文甫文集》(上)[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5 袁汉巨;石云;;论《甲申三百年祭》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6 匡裕从;五四前后的李大懽思想[J];史学月刊;1958年05期

7 王卫星;自由主义史观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1期

8 桃李;新发现李鼎铭著《蒙古历史教科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02期

9 朱煜;;历史意识:20世纪20年代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分析——以顾颉刚、陈衡哲编纂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05期

10 栾伟平;;黄人佚文一篇[J];文献;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3 ;谢启[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4 胡德斌;;谢本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5 朱佳木;;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f姝;应吉;;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李德芳;;“20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8 潘前春;;文史资料功能之我见[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9 李洪岩;;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来龙去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10 赵家祥;;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否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葛兆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金叶;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本版编辑 李剑鸣(北京大学历史系) 晓任 黄振萍(清华大学历史系);通俗历史,何以职业史家缺位?[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历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忆和思考(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朱志敏;民族觉醒中的文化复兴[N];学习时报;2005年

6 文史哲学部副主任 张海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也扬;“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并不对立[N];北京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张国 张剑;历史教育如何考虑公众口味[N];光明日报;2006年

9 金雁;文化与观察[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记者  曾衡林 实习生 璩毅;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在长沙开幕[N];湖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发栋;延安时期革命史叙事范式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3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温晓静;吕思勉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5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55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