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20世纪上半叶兰普雷希特“文明史学”在中国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8-06-25 01:10

  本文选题:兰普雷希特 + 文明史学 ; 参考:《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兰普雷希特"文明史学",于清末民初开始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新史学"引介的西方史学流派之一。1908年蔡元培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听过兰普雷希特主讲的多门文明史课程;20年代北京大学、南京高师等校师生对它多有介绍;30、40年代国内学界有更多的介绍及理性评价。透过兰普雷希特"文明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过程,可以了解近代中国新史学与西方史学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Abstract]:Lamprecht's Civilization History,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s one of the western historiography schools introduced in modern China. Cai Yuanpei studied at Leipzig University in Germany in 1908. Having heard many courses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given by Lamprecht to Peking University in the 1920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Nanjing Teachers Colleges and other schools introduced it more frequently.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here were more introductions and rational appraisals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Through the early spreading process of Ramprecht's civilized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we can understand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hinese new historiograph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崔改梅;;论历史学科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4 钱斌;宋培基;;新发现蔡元培与北大学人相关的六篇佚文[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5 林辉锋;;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6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郑师渠;;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曹英飞;;对大学理念的理性思考[J];才智;2009年03期

9 黄辰华;吴鲁;;对蔡元培教育方针的元结构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郑德;;关于蔡元培对“美术学”一词的获知渠道的考察[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影像记录[A];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C];2007年

2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杜智萍;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王凯;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盛辉;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历史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9 赵涛;朱谦之的哲学与哲学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川;伟大的未完成[D];苏州大学;2010年

2 齐静静;试论罗马教育中的希腊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4 陈少娟;赫·乔·威尔斯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同艳;宋代历史教育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樊瀚声;奥古斯丁的历史神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莫小红;蔡元培对席勒美育思想的接受[D];湘潭大学;2009年

8 李娟;论波里比阿实用史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华;;新史学?旧史学?[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01期

2 张传玺;;为创建新史学而奋斗的一生(上)——翦伯赞新史学探索述论[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1期

3 王丽莎;;来自异国的迁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范龙;王潇潇;;试论网络时代的文化全球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传玺;;为创建新史学而奋斗的一生(下)——翦伯赞新史学探索述论[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2期

6 田园;;20世纪前半期新史学思潮的探索与实践——以萧一山“民族革命史观”为例[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7 姜丽;;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2期

8 李腾;;传播福音应加强学习教会史知识[J];中国天主教;2010年01期

9 崔义辰;;传播福音[J];中国天主教;2010年01期

10 谢云;;对企业品牌传播定位的探讨——以奥迪汽车公司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拓宽草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途径[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周谷平;代妮娜;;林砺儒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吕研;乔平;连海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初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宋学勤;;“梁启超式的输入”的真意义——兼论中西史学文化的接轨与融合[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潘慧鹏;吴青君;王少丽;张友军;;昆虫共生细菌Wolbachia的研究进展[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8 王贺军;高军;张连生;;小麦吸浆虫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扩散传播调查报告[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9 谭佳;;如何整体观和世界性?——近现代人文学术转型中的证据法嬗变[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10 张春辉;沈永书;张晓根;昌莉;荆新蕊;;埃希氏大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文史办编审 陈鸿祥;从直呼王国维谈到“名讳”[N];北京日报;2008年

2 刘志琴;历史普及读物出版的三次热潮[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刘志琴;讲史热缘于“历史饥饿”[N];北京日报;2008年

4 高星;他性化的保险史[N];中国保险报;2008年

5 许海云;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杜学霞;中国史书体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当代社会史是国史研究亟待拓展的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丁国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问答交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宗立邋通讯员 罗斌;赵俪生:史家最重是风骨[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新史学”之“新”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义;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徐双庆;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忠诚影响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洪;失节的影像—“满映”论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饶道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申琦;手机信息传播法律与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金宝敬;“雅集”绘画题材在李氏朝鲜的流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顾宁;网络社会环境下的当下中国文学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晶;软实力的再“软”——试论中国文化的有效控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爱华;山东省高校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博;转型期华语电影的光影留白艺术[D];吉林大学;2009年

4 焦宝;论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词乐传播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5 曾祝战;解读与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锋;日常习语构成及习得的模因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马衡;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笔下的耶稣故事[D];河南大学;2009年

8 曹伟;试论何炳松的历史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婷婷;吕思勉通史编纂的成就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6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