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书》与《明史》史表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书》与《明史》史表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3年
《明书》与《明史》史表比较研究
徐茂彧
【摘要】:《明书》和《明史》是在清代不同时期修成的记录明朝历史的通史性著作,史表部分是这两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部史学著作的史表部分记述的对象基本一致,成书年代相差不远,这些相似处为两书史表部分的比较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根据两书史表的编纂情况,将比较角度分成三类六组来对这两部史表进行研究,考察两书史表诸方面的异同。 第一部分是《明书》与《明史》史表的编纂。笔者在这部分利用基本史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了傅氏家族情况及傅维鳞的生平,回顾了傅维鳞编纂《明书》史表的大致过程,并叙述了《明书》史表部分的基本内容。之后,笔者也简要回顾了《明史》的修纂过程,并利用手中史料,尝试考订《明史》史表各篇的具体作者,基本确认万斯同、万言和汪由敦是编纂《明史》史表部分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基本确定了《明史》诸王世表的作者为万言。 第二部分是两书史表编纂宗旨与史料来源之比较。这部分行文中,笔者将《明书》与《明史》史表的编纂宗旨和史料来源进行了比较。在编纂宗旨方面,《明书》史表为考订史实,补纪传之简略,存一代信史,镜鉴当世。虽然这其中包含了历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双重意义,但其实质并没有超出学术研究的范畴。《明史》史表所体现的修史旨趣除了与《明书》史表相同的学术目的之外,更包含了政治目的,即通过纂修前朝历史,树立清朝的正统形象,拉拢汉族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平抑明遗民的反满情绪等等。所以说,《明史》史表所体现的修史旨趣较《明书》史表更为丰富。在史料来源方面,《明书》史表大多源自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经过傅维鳞的损益、修改之后始得成书。而今本《明史》史表的成书寓于清代官修《明史》活动之中,其多因袭明史修纂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万斯同《明史》和王鸿绪《明史稿》。 第三部分是两书史表体例设置与内容详略的比较。此段内容中,笔者将两书的史表体例设置的比较情况划分成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宏观上指的是史书的史表部分按记载对象划分的篇目;微观上指的是每一篇史表的具体编排方式。《明史》史表虽然宏观上远少于《明书》史表,但其以巧妙的设置方式,扩充了史表的容量,寓繁于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表内容记述过少的问题。可以说,在体例设置方面,,《明史》史表比《明书》史表更富有效率。在内容详略方面,《明史》史表时间跨度上要长于《明书》史表,不过其中一些史表存在内容阙漏现象;而《明书》史表时间段限虽短,但是其记载史实时间连贯,未见中断。因此,《明史》史表部分与《明书》史表部分相比,各有所长,没有明显优劣之分。 第四部分是史料价值与学术影响之比较。笔者在这部分中,简要分析了《明书》与《明史》的史表部分内容的史料价值,得出两书史表对于明代历史的研究均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的结论。之后,笔者简要回顾了当前学术界关于《明书》与《明史》史表部分的学术研究情况,发现目前在明史研究中学者多以《明史》史表作为基本文献,并且对《明史》史表的研究明显多于《明书》史表,得出《明史》史表高于《明书》史表的结论。 笔者通过对两书史表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其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区分两书史表孰优孰劣,而是希望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两书史表的特点,尝试梳理从清初以降百年间史表纂修在体例设置、史料来源、修史主旨方面的演进过程,还意图通过个案的形式来突显百年间史学嬗变的基本脉络。从而去粗取精,为更好的继承祖国优秀的史学遗产略尽绵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新达;傅维鳞与《明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2 胡丹;;《明史·宰辅年表》:史源与评价——兼论《明史》纂修取向的变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曹铁;《明史》与《明史稿》史料价值的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1年03期
4 孙卫国;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J];南开学报;1998年02期
5 姜胜利;;20世纪《明史》研究成就巡礼[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张祥明;;《明史·功臣世表》的史实错误[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勇;;帝王之都[J];海燕;2012年04期
2 魏宏远;;王世贞与张居正关系再检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嘉川;试论古代学人对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认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海燕;明代京东地区军籍移民述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战雪雷;;明代强化皇权对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许颖;马骎;;清代钦差大臣之司法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邹晓涓;;“一条鞭法”论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孙喆;;封建帝王“德主刑辅”观探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孙良同;;王阳明的文学实践及其与心学的关系[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德锋;;唐顺之“六编”编纂体系的思想解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王政尧;;南府府址考辨[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9 熊纪涛;;汉画像铺首原型意义新考[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丁扬;明代都察院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新达;傅维鳞与《明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2 赖玉芹;;论博学鸿儒《明史》之独特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乔治忠;论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对《明史》的纂修——兼与香港大学何冠彪博士商榷[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4 孙卫国;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J];南开学报;1998年02期
5 侯德仁;杨椿与《明史》、《明纪纲目》的纂修[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光辉;《明史》李昌祺卒年辨误[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2 陈长文;;《明史》人物登科年代考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庞乃明;;从清修《明史》看明清欧洲观的嬗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滕军;;《明史》勘误一则[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姜胜利;;20世纪《明史》研究成就巡礼[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武玉梅;;顺治朝官修《明史》新考[J];史学史研究;2010年03期
7 杜晓田;;从《明史》看中朝官方交往[J];兰台世界;2011年08期
8 王毓蔺;尹钧科;;《明史》正误四则[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9 王毓蔺;尹钧科;;《明史》若干地理记载正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03期
10 余劲东;;《明史》诸臣同卷与附传问题初探——以开国诸臣为中心的考察[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天有;;新编《明史》概说[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2 汤纲;王鸿江;傅贵九;;《明史》的纂修及史学思想[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3 段润秀;;易代修史中的史学批评问题探论——以清朝《明史》修纂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明史》卷六十 河渠[黄河下(节选)][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松浦章;;关于明代海外诸国通事[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6 顾诚;;王世贞的史学[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7 陈国虞;;试论造大木船的木材连接问题(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齐畅;;麦福与明代嘉靖朝政局[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火;[N];学习时报;2014年
2 商传;[N];光明日报;2002年
3 赖玉芹;[N];光明日报;2006年
4 户华为;[N];光明日报;2006年
5 侯仁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伟国;[N];东方早报;2013年
7 乔治忠;[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杨自强;[N];嘉兴日报;2011年
9 萧易;[N];成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峰;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美珍;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李琳;赵翼《廿二史札记》之《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严行健;《明史》与《献徵录》相关人物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军;明代阁臣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茂彧;《明书》与《明史》史表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杨林;陆奎勋与《明史》修纂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玉阁;试论明代的廉政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怀国;明代监察运行机制及其效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吴仕伟;明代宫廷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钱克金;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明书》与《明史》史表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