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胡适“无后主义”的中庸色彩

发布时间:2018-07-04 07:10

  本文选题:胡适 + 无后主义 ; 参考:《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摘要】:胡适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胡适提出的"无后主义"思想在当时掀起了满天波澜,以致于他被误认为是洪水猛兽,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通过对胡适内心深处的思想进行透彻解读,可以发现他的"无后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中庸色彩,正是所谓"欲从狂狷到中庸"。中庸的无后思想,才是正确的解读。
[Abstract]:Hu Shi was a great figure during the May 4 th Movement. At that time, Hu Shi's idea of "no other people" caused a lot of waves, so that he was mistaken for being a monster, but this was a misunderstanding of him. Through a thorough interpretation of Hu Shi's inner thoughts, we can find that his "afterlife" thought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e mean, which is the so-called "desire from manic to mediocre".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is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李曼曼;谭书龙;;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徐希军,刘向东;留学美国与胡适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徐希军;胡适何以认同理想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韦长发;疏子平;;胡适人权思想的形成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黄文治;;晚清民国报人陈景韩救国理念初探——围绕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之初步反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咸立强;李岩;;胡适与郭沫若译诗比较研究——以《鲁拜集》中两首诗的汉译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贾蕊华;贾俊兰;;昙花一现的民初通俗教育研究会初探[J];沧桑;2006年04期

9 赵晓华;;清末民初女性的赈灾实践及角色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3期

10 王娇娇;;清末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结果浅析——立宪派给革命派的积极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吴小玮;;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及其影响——以胡适、吴宓为中心[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5 吉泽诚一郎;;近代天津的庙会与民间文化[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宏斌;;论斯宾塞竞争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何芳;清末学堂中的身体规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涵;从“半侬”到“半农”[D];复旦大学;2009年

4 孙媛;现代性视域中的吴宓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谢宝利;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1921-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7 贺根民;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D];扬州大学;2008年

8 郑成志;自由诗理念变迁研究(1917-1937)[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解孝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外作家与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彩玲;《安徽俗话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武秀强;温暖的生命认同和机智的真相叙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魏淑仙;胡适诗歌翻译研究—从诗学角度的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文文;翻译家胡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邬岩姣;晚清白话文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吕+吕);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结[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雒有谋;清末民初和当代“公共知识分子”与传媒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徐国辉;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日留美学生群体的比较[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琼珂;成舍我的小型报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孟晖;邹韬奋《经历》等自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漓,

本文编号:2095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95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