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发现历史——一个问题意识的思考
本文选题:区域社会史 + 问题意识 ; 参考:《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2年12期
【摘要】:近二十年来,区域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史学界家方兴未艾。文章以"在山西发现历史"为讨论对象,从发现谁的历史、怎么样去发现历史,以及达到怎样的历史关怀等三个方面对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社会史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其中凸显的多重意涵和指向,对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社会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study of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has been in the ascendant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he article, taking "the discovery of history in Shanxi" as the object of discussion,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social history practice of th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hinese social history of Shanxi University from three aspects: discovering the history, how to find history, and how to achieve the historical care. And interpreta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multiple implications and directions,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deepening and improving social histor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2002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孙巍;;历史学的走向——科学、社会科学及语言学转向的历史[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梁艳春;;影视史学的演变与发展[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4 张正明;;“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及其批判[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5 李育球;;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知识谱系能力[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阈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瞿林东;;前提和路径——关于中国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杜靖;;走向田野里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对现有社会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人类学反思[J];创新;2010年01期
9 王达三;中国传统学术视域中的历史与历史哲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杨丽;;华南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实践——读《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J];东方论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7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鹏;伊格尔斯的跨文化史学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旭;历史真实的诗意解读[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超;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新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当代命运反思及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璇;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乔枫;文明史研究概述及教学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明海;柯林武德的重演理论及其在历史认识方面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梅;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新影;重评托马斯·卡莱尔的历史思想[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莲;以问题为纽带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2 刘广宇;;纪录片“问题意识”之我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1期
3 叶茂樟;;高职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4 杨匡汉;;灵根自植——我观海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04期
5 孔新苗;;山东油画,语言谱系与问题意识[J];中国油画;2009年06期
6 高宏星;;面向“问题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周丽娜;;让“问题”引领课堂 创新英语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3期
8 李西泽;;自洽与通约:阅读与哲学运思的现代性考量——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例[J];唯实;2011年05期
9 李世涛;和而不同 共生共荣——从20世纪美学讨论展望新世纪美学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龙凤英;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与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尉蔚;;生理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及其作用评价[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顾蓓丽;;科学活动中幼儿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3 创新教育课题组;;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王天有;;中国历史上的改革问题[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刘萍;李秀普;;医学期刊编辑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6 王利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朱小闯;;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宋进;;略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素琴;;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郭在祥;;对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初步探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光华;编辑要有“问题意识”[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副研究员);“德国学”建立的若干原则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王会芹;浅议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N];济宁日报;2009年
4 金一南;强烈的问题意识[N];学习时报;2010年
5 刘震;新的视角新的问题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樊星 王宏图 武新军 陈峻俊;问题意识:让学术惊醒[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王永保 泽州县周村中学教师;培养问题意识 推进主体教学[N];太行日报;2011年
8 徐州市贾汪区文教体局教研室 张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樟树市观上镇曹溪小学 聂志猛;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N];宜春日报;2011年
10 吴立中;理论创新需要面向现实的问题意识[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睿;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陈于柱;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敦煌禄命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D];西北大学;1997年
9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世广;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坚;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鲍海峡;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姜雪;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文广;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丛焕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雪妹;中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侠;高职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武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亓云;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8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9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