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学术史是学术

发布时间:2018-07-05 14:42

  本文选题:历史认识论 + 中国学术史 ; 参考:《史学月刊》2011年01期


【摘要】:正"学术史是学术",这个命题所要表达的学术史与学术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学术史是学术的本质,而学术则是作为本质的学术史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术发展过程的结果。这个命题的相反提法是:"学术是学术史。"根据这一命题提法,学术是学术史的内在本质,而学术史则是学术的外
[Abstract]:"Academic history is an academic".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history and academia is that academic history is the essence of academic history, and academia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essential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 resul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 contrary formulation of this proposition is that "academic history is academic." It is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academic history, while academic history is academic outsid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月刊》编辑部;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震;;从历史认识论看二重证据法在古史研究中的运用——为纪念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提出80周年而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朱音弦;徐丽燕;;主体间性·客观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周祥森;;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下)——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认识论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宝祥;张白;;波普尔历史认识论探析[J];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6 王建华;;文本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历史认识论考实层面的解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3期

7 林校生;朱熹历史认识论二题[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张一兵,蒙木桂;历史现象与历史认识论[J];齐鲁学刊;2002年06期

9 涂成林;西方历史哲学的现代转向[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10 张白;;卡尔·波普尔历史认识论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宣孟;方松华;;突破“剪裁”、克服“模仿”——关于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趋势的对话[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2 徐天民;;乘风破浪开拓前进——庆祝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3 ;湖南大学[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路迪民;;太极拳源流争论因果新探[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7 解成;;颜元思想研究论文索引(1919—1949)[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8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9 郑晓江;;“闽学"与“江西之学"——朱熹与三陆子的学术交往(提要)[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晓江;;“闽学"与“江西之学"——朱熹与三陆子的学术交往[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卜照晶;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漫谈[N];光明日报;2007年

2 杨艳秋;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中江;“六经”早成[N];光明日报;2010年

4 崔存明;学术的求真与致用[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晓平;不宜回避的“他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李扬眉;民国学术版图中的傅斯年[N];光明日报;2007年

7 尹于世;让幸福指引的决策能够“畅销”起来[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李学勤 刘国忠;重写中国学术史是时候了[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江林昌;五千年中国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6年

10 王玮;好的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2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震旦;“八十年代”史学谱[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桑本谦;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明;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王作清;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初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邹秀清;鄱阳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演变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0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声波;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鹏;柯林武德历史认识主观性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静;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互动[D];河南大学;2007年

6 云吉龙;论沃尔什的历史哲学理论[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金利杰;沃尔什历史哲学思想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玉娟;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史学理论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9 曾清媛;维柯《新科学》的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晶;克罗齐历史哲学核心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0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00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