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14 16:26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06年

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杨凌林  

【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面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五四以来以追求“科学”与“民主”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思潮迅速转型为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抗战文化运动。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也以史学为战斗武器,迅速地融入到抗战文化运动中去,为鼓舞中国广大军民的士气,推动全面抗战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战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在“抗日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影响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历程,逐步改变过去轻视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传统的种种认识,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历史的具体研究相结合,在史学理论与方法、断代史、通史、民族史、社会史、人物史等诸多史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方式进一步丰富,传播渠道也得以拓宽,对中国社会各界的影响日趋扩大。本文主要就是以这一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时一些重要的历史理论刊物上所刊发的学术论文,解读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出版的一系列历史著作,并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相关文件,全面展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理论方法、社会功能和研究范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全文包括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 在绪论中,笔者主要从简略追述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并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说明了论文的选题缘由。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论述了抗日战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转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简略分析了抗战的全面爆发对中国文化思潮的影响;最后着重分析了全面抗战的爆发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影响,并通过解读文本的方式指出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目标。 第二部分论述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与史学成就。首先是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做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划分;然后总结了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各个史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最后还从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092.65
【目录】:

  • 绪论8-11
  •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11-17
  • 一、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11-12
  • 二、抗战爆发前后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2-14
  • 三、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转型14-17
  • 第二节、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与史学成就17-42
  • 一、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17-18
  • 二、专业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8-29
  • 1. 有关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的争论18-21
  • 2.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突破21-24
  • 3. 关于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问题24-28
  • 4.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28-29
  • 三、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29-32
  • 1. 专业历史研究机构的建立30-31
  • 2. 研史计划的确立与实施31-32
  • 四、史学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普及32-42
  • 1. 传播渠道的拓宽—众多进步报纸杂志创刊32-34
  • 2. 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新编历史剧的创作34-37
  • 3. 传播对象的扩大化—融历史知识的传播于干部教育与学校教育中37-42
  • 第三节、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特征与历史定位42-47
  • 一、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凸显42-43
  • 二、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3-45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45-47
  • 参考文献47-52
  • 后记5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鹏宇;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寿彝;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J];史学月刊;1982年01期

    2 辛安亭;陕甘宁边区部分教材介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3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及其基本特点[J];学术研究;2001年12期

    4 叶建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J];浙江学刊;1994年01期

    5 陈其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地位的思考[J];浙江学刊;1999年01期

    6 温济泽 ,郑海天;延安整风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J];学习与思考;1983年03期

    7 胡逢祥;中国现代史学的制度建设及其运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承义;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八十年历史回顾[J];攀登;2001年S1期

    2 段兵,李政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J];攀登;2005年03期

    3 涂大杭;;实现先进性教育与先进性建设的相互促进[J];攀登;2006年04期

    4 赵和忠;;着眼于时代要求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J];攀登;2006年04期

    5 刘序明;;从民主新路到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理念的历史发展与转变[J];攀登;2006年04期

    6 费雅君;;弘扬长征精神 促进社会全面小康[J];攀登;2006年05期

    7 耿庆彪;;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J];攀登;2006年06期

    8 绽小林;;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方法论解读[J];攀登;2006年06期

    9 李诸平;;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考察[J];攀登;2006年06期

    10 田忠福;;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攀登;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凯;马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与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陈博;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岂之;王国维、陈寅恪的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陈峰;;胡汉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轫[J];齐鲁学刊;2007年04期

    3 卢山红;;略论吕振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J];汕头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4 邓嗣禹,李扬眉 ,周国栋;近50年的中国历史编纂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林国华;陈峰;;论延安时期史学机构的产生、沿革及特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邹兆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与风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越;;浅论深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的重要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方光华;试论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新史学思潮[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2期

    9 杨才林;;论社会史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1期

    10 洪认清;;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区域特色[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永亮;钱穆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静静;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正军;吕振羽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颖慧;费正清中国史观论析[D];北华大学;2008年

    7 李真;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D];河南大学;2010年

    8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2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