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傅斯年与史语所工作旨趣

发布时间:2018-07-22 16:32
【摘要】:正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
[Abstract]:Zheng Fu Sinian (1896-1950), the character Meng Zhen, Shandong Liaocheng, modern famous historian, educator and social activist. He was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languag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language, and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language, Academia Sinica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庾向芳;;蔡元培与明清档案史料[J];历史档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景文;;蔡元培档案思想及其对我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J];档案与建设;2010年09期

2 徐玲;;民国时期考古学学科生成环境论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2期

3 郭学信;;傅斯年高等教育观及其历史地位探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路保安;;仗义执言“傅大炮”——聊城名人傅斯年[J];兰台世界;2011年05期

5 马亮宽;两代学人的情谊与风范——杨志玖与傅斯年关系述论[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6 刘召兴;;傅斯年、顾颉刚中山大学语史所时期矛盾考论[J];云梦学刊;2006年06期

7 杨春梅;;“用多元主义代替主观主义”——傅斯年最后的思想遗嘱[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峰;;傅斯年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J];学术探索;2010年04期

9 甘海霞;谷新忠;;傅斯年教育思想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1期

10 张荣芳;傅斯年在中山大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秋彦;《新潮》与新文化运动[D];汕头大学;2007年

3 张子秋;傅斯年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马晓雪;史语所“明清史”研究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萌;傅斯年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覃兆刿;蔡元培档案思想浅议[J];北京档案;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弘;;岱峻:挖掘李庄精神[J];博览群书;2010年02期

2 欧阳哲生;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J];文史哲;2005年03期

3 岱峻;;发现李庄[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05期

4 岱峻;;山坳上的北大文研所[J];粤海风;2008年06期

5 岳玉玺;;傅斯年生平评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张利庠;;略论傅斯年先生的学术贡献[J];晋阳学刊;1989年05期

7 石兴泽;;现代史学巨擎傅斯年与陈垣的交往与情怀[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丁志;;傅斯年与史语所工作旨趣[J];兰台世界;2010年21期

9 王云;;傅斯年对明清史研究的贡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陈峰;;趋新反入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J];文史哲;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4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6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魏刚;于春燕;;明代中后期辽东救灾经验与教训述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8 胡厚宣;;我对安阳这一古都的认识[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松村润;陈晖;;关于无圈点老档[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10 欧阳哲生;;丁文江与中国近代科技事业[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良骏;周作人为何大骂傅斯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胡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其他[N];团结报;2010年

3 中华书局历史·汉学编辑室主任 李晨光;“中研院史语所集刊”:名山宝藏[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赵刚;解“陈”不妨从“习见之义”始[N];东方早报;2011年

5 陈星灿;一部研究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工作的专著[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袁伟时;傅斯年其人其文[N];南方周末;2004年

7 马亮宽;傅斯年与《民族与古代中国史》[N];光明日报;2007年

8 谢保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神交”到“握手言欢”(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谢保成;从尹达致傅斯年的一封信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 李扬眉;民国学术版图中的傅斯年[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洪波;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4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春华;傅斯年改造思想略论[D];河南大学;2012年

4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邓力铭;傅斯年的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树国;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子秋;傅斯年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钟江华;李济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之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广臣;傅斯年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8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38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