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Abstract]:International history is a new method of historiograph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ross-disciplinary, national, inclusive and integrate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 history such as Chinese history, American history or world history, but also in microcosmic research. Using the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to study the three topics of World War I, "World War I" Chinese worker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which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 but which were neglected or misunderstood for a long tim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World War I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s genuine search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and China's strategy of "replacing soldiers by workers" during the "World War I".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a has ever had the courage, purpose, and foresight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Olympic Dream" of modern Chinese sports has been used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to improve China's destiny and reshape national identity. Efforts to improve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an urgent challenge that Chinese scholars must face.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涛;徐国琦;;“没有一战,何来五四?”——徐国琦教授访谈录[J];西湖;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建军;蒋廷黻的外交史观[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4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5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6 俞妍君;;解构主义视域下《天演论》的翻译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王颖;;真景物与真感情——辛弃疾田园词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欧鸥;孟祥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移天缩地”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韩立平;论张炎对陶渊明之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7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8 刘晓琴;;严复与晚清海军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9 石文英;;严复论诗文[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子学;江乾坤;王泽霞;;试论软件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颖;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玲;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提高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8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慧;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茵;傅雷音乐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新;;新视角下的20世纪国际史——入江昭和他的《全球共同体》[J];世界知识;2009年06期
2 东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国际史学家盛会——记“20世纪的历史学”国际研讨会[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4期
3 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张旭鹏;;历史学家面对战争[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耿f;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蒙特利尔举行[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12期
5 惠敏;曲升;;略论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国际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椿年;中国史学应走向世界[J];世界历史;1994年05期
7 王晓德;;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8 端木美;密特朗与历史学──国际史学会秘书长贝达里达采访密特朗概述[J];世界历史;1996年02期
9 黄元起;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J];史学月刊;1957年09期
10 昆源;切磋学术,增进友谊──出席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侧记[J];世界历史;199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熙;武寅会见国际史学会会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杲文川;加强国际交流 推动史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李秋零;全球化时代重审斯宾格勒的“预言”[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雷颐;透过“历史的缝隙”[N];文汇报;2007年
5 世历所 张椿年;薪尽火传 开拓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中国史学界的期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2183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8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