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西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8 16:23

  本文关键词: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08年

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

刘延苗  

【摘要】: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章学诚对史学的反思,包括章学诚的史学概念、史学认识论以及对史学义例、史义、史德诸问题的哲学思考。 章学诚的史学概念与他对“道”和“学”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是万事万物的“所以然”,存在于具体的历史实际中,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展现。“学”的目的在于致“道”,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寻找到事物的“所以然”,“思”是“学”的一部分。“思”在“学”中的重要性导致了“学必求其心得”的观点,自得的基础在于学者的性情,“学”与学者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史学是“学”,它是以史学家的“别识心裁”为基础的“笔削独断”,史料编撰不是真正的史学。“六经皆史”,“经”是“史”的一部分,“经”只能反映三代时期的“道”,求“道”当于文史之中。史学与文学根本性质不同,史学“无征不信”,不能随意编造,文学则可以任意表达作者的意思。但史学离不开文字这种表现形式,“文生于质”,“史文”的形式由史的内容来决定。 历史认识来源于历史资料。章学诚认为经、史、子、集四部均可作为历史资料的来源。政府应该建立一套严密的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制度。历史资料在使用之前首先要经过辨伪和考证的程序。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并不必然成为历史证据,历史证据有待于历史学家的选择。历史事实是以历史证据为基点的推论性知识。历史事实既包括“事”,也包括“言”。章学诚反对“言”“事”分立,认为“言”与“事”都是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此基础上章提出了“事言互证”的观点。确立历史事实是历史认识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历史解释才能够形成对历史意义和因果联系的认识。章学诚认为人类历史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自然性(因果联系性),所以历史既要从内部去理解,也需要寻找外部时势的原因。章学诚提出的理解古人的方法是“为古人设身而处地”,象古人一样地去思想,从而了解到历史事实背后的真正意义。章学诚承认褒贬是史文的应有之义,但他反对无谓的、刻意的道德评价。在事功评价中,章学诚坚持了就事论事的原则。 章学诚认为史学“义”与“例”的关系是“例以义起”,有什么样的“义”,就有什么样的“例”,“例”随“义”而变通,章用“圆通”一词来表达这种精神。章学诚的“史义”首先是指贯穿史料取舍、历史建构和历史批评等史学工作全过程使史学成为史学的那个要素,其次还指史学家的著作宗旨,并兼有政治伦理的意义。“史义”的基础是史学家的“别识心裁”,“别识心裁”的根本在于史学家的个人性情。章学诚把史学家的理性引入了“史德”问题之中,要求史学家不仅仅是心术端正,而且要理性地从事史学工作,防止血气情感对史学认识的影响,所以史学家平素一定要加强个人修养。 章学诚生活在经学考证兴盛的乾嘉时代,但却从事的是文史校雠之学。章学诚自承学术根柢出于邵廷采和自己的父亲,朱筠对他有后起之功,但我们仍然认为,时代的风土和个人的性情决定了章学诚学术的特点。章学诚与考据学者追求的都是学问与知识,但他们对学问的认识不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的认识也不同;章认为学问是与学者主体紧密相关的,获得知识的方法不止考证一种;考据学者则认为学问是独立于学者之外的,寻求知识的方法只有考据一种。章学诚是与考据学者的“沉潜”知性不同的“高明”知性在寻求知识的风土中成长起来的另一枝奇葩。章学诚学术的最根本特点是强调学者的主体性,这也是章学诚与近现代西方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学本性情”的观念牢固地盘踞于章学诚学术论的最根底,决定了章学诚对学者主体性和个体性的高度关注。章学诚在18世纪的中国,回答了什么是史学,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如何达到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等近现代史学问题,表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0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导论8-22
  • 第一章 什么是史学22-62
  • 第一节 章学诚论“道”与“学”22-31
  • 第二节 什么是史学31-45
  • 第三节 “史”与“经”的关系45-52
  • 第四节 “史”与“文”的关系52-62
  • 第二章 历史的事实62-92
  • 第一节 历史的资料62-70
  • 第二节 历史的证据与事实70-83
  • 第三节 历史事实的内容83-92
  • 第三章 历史的解释92-121
  • 第一节 历史的理解93-103
  • 第二节 历史的解释103-111
  • 第三节 历史的评价111-121
  • 第四章 “圆通”、“史义”以及“史德”诸问题121-148
  • 第一节 “圆通”——章学诚对史学义例问题的哲学思考121-128
  • 第二节 “史义”128-137
  • 第三节 “史德”137-148
  • 第五章 章学诚史学哲学的学术背景及其成就与缺陷148-174
  • 第一节 章学诚史学哲学的学术背景148-161
  • 第二节 章学诚史学哲学的成就与缺陷161-174
  • 结论174-179
  • 参考文献179-185
  • 后记185-186
  • 附录 章学诚与康德哲学之几点比较186-19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J];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3 李荣昌;;《大力将军》:一篇没有寒士形象的寒士小说[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4 高亚春;解构与摧毁——关于德里达与海德格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王丹;;先唐哀诔之明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4 吕博;;唐蕃大非川之役与星象问题[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7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8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丹丹;EI培训对外向型企业营销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淮;原经: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意义[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高寿仙;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J];北方论丛;1997年05期

    3 张荣华;章太炎与章学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冯峰;“六经皆史”:章学诚对清代汉学的批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期

    5 计宏伟;“六经皆史”究原[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2期

    6 罗炳良;论章学诚的“以史明道”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罗立军,肖凤良;章学诚历史哲学探微[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董平;;章学诚与南宋浙东学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蒋国保;;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陈锐;章学诚与维柯历史哲学之比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曹丽娜;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付中英;章学诚史学评论与《易》教[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琳;;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真正确立——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席成孝;;试论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胡振江;孙广耀;王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与建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陈士洪;主体·情感·实践[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5 金惠敏;主体的浮沉与我们的后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6 路明,陈海明;理性与自由——论康德的主体性哲学[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苏琪;;“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路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戚若文;正确理解主体性和反映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1年05期

    9 李英;邓芳;;《欲望号街车》:主体欲望的疯癫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忻剑飞;关于经验的三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理性与信仰的相对和解(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黄好;罗禹;李红;;道德判断的理论观点及其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N];光明日报;2002年

    3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棨;[N];光明日报;2010年

    4 山东省滕州市龙阳中学 徐杰;[N];中国体育报;2011年

    5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四川省江油市含增学校 胡敏;[N];学知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刘芳;[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枫溪 隽文;[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曲直;[N];中国贸易报;2000年

    10 单士兵;[N];中国审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8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9 朱晓东;实践价值论与价值哲学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翟志宏;走进神学中的理性[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仕达;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D];河南大学;2007年

    3 张娜;从福柯对主体性的批判看其文学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蒙莉;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其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未昌;经济人偏好解析[D];湘潭大学;2008年

    7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9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