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09-08 18:41
【摘要】:正2016年10月15—16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郭沫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郭沫若史学、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郭沫若史学。郭沫若是我国的史学巨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使
[Abstract]:On October 15-16, 2016, a symposium on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was held in Wuhan by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China Guo Moruo Research Association.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man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have carried ou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topics of Guo Moruo's historiography, Guo Moruo's and China's Marxist historiography, and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First, Guo Moruo's historiography. Guo Moruo is the great historian of our country, whose special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mak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K09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和晖;关于“郭沫若现象”三题[J];郭沫若学刊;2000年02期

2 彭放;一个人和一个时代——评《郭沫若研究论稿》[J];学习与探索;2001年04期

3 祁和晖;21世纪郭沫若研究瞻望:郭沫若给后人留下了什么?[J];郭沫若学刊;2001年01期

4 谭继和,文天行,彭邦本;“新世纪郭沫若研究”笔谈(三篇)[J];郭沫若学刊;2001年03期

5 张忠林;“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暨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换届会在乐山召开[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6 章玉钧;在“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7 何征修;在“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暨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换届会上的讲话[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8 罗加云;在“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暨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换届会上的讲话[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9 廖永祥;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10 谢保成;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 填写世界文化史白页——在四川“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郭沫若学刊;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宽;;二十年:我与郭沫若研究工作[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张志春;;郭沫若与服饰文化初探[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3 石燕京;;网络时代的郭沫若研究[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4 周光召;;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刘悦坦;魏建;;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6 柯宇;;评价郭沫若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7 张恩和;;我看郭沫若——与友人对谈[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8 李晓虹;;郭沫若研究展望[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9 成仿吾;;祝词[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10 ;稿约[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玉钧 谭继和 李怡 魏建;风雨浮沉郭沫若[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祝晓风;郭沫若研究:希望与挑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展雨;中日学者关注郭沫若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钟作英;《郭沫若展》重访日本冈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李晓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研究逐渐形成开放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高昌;回眸郭沫若[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 李斌;郭沫若研究案头必备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杨胜宽 陈晓春 税海模 陈俐;“郭沫若研究方法论”笔谈[N];文艺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祝晓风;人们将看到更立体的郭沫若[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郭沫若纪念馆 郭平英;共同的文化遗产 多彩的交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逯艳;郭沫若晚年复杂性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帅;李泰俊与郭沫若《苏联纪行》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李明;在政治与艺术之间[D];西南大学;2016年

4 丁薇;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性[D];河北大学;2016年

5 余永春;郭沫若历史剧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龙俊;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自由形式[D];西南大学;2010年

7 钱风强;奔突于文艺和政治之间——1948年香港时期的郭沫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静;建国初期郭沫若的多重身份与文学家形象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永鹏;郭沫若与“延安”关系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10 王鑫;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1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31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