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徐邦达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从顾颉刚“古史辨派”谈起

发布时间:2018-10-13 12:42
【摘要】:徐邦达的学术成就在本质上与顾颉刚的"古史辨派"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自20世纪20年代起,史学界在五四反封建思想和西方近代科学观念的推动下,形成了以顾颉刚、胡适等学者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他们充分利用西方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和在中国的考古发掘成果,秉承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以疑古、辨伪为出发点,甄别出大量的伪书、伪史,动摇了有两千年传统的种种圣贤崇拜,廓清了上古史中杜撰附会的层层迷雾,为历史学科许多分支的辨伪工作打通了学术道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艺术史也面临着甄别古代书画真伪的问题,在此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以徐邦达、启功、傅熹年等先生为代表的"鉴定学派",他们继承了传统的鉴定方法并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对中国古代书画展开了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的鉴定,还原了古代书画的作者和可靠年代。笔者通过对比大量的文献实例,证实了徐邦达的研究成果较大地影响着近三十年来的艺术史教科书。
[Abstract]:Xu Bangda'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u Jiegang's Ancient History Discrimination School in essence. Since the 1920s,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May 4th anti-feudalism thought and the western modern scientific idea, the historiography circles have formed the "ancient history dialectical school" represented by Gu Jiegang, Hu Shi and other scholars. They make full use of western archaeology and sociolog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thnology and the result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China, adhering to th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Qianjia School and taking the suspicion of the ancient times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forge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screened out a large number of fake books and false histories, which shook the worship of saints and sages, which had a tradition of 2000. It clears the fog of the appending association in ancient history, and opens the way for many branches of history to discriminate forgeries. Art histor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history,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appraisal school" represented by Mr. Fu Xinian and others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ed a large number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appraisals of ancient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using the typology of archaeology for reference. Restore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the author and reliable age. By compar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examples, the author confirms that Xu Bangda's research result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art history textbooks in the past 30 years.
【作者单位】: 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进;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胡轶男;对现代重彩绘画的理解[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毛连鹏;《母狼》和《马踏飞燕》比较研究——浅论动物雕塑的神性化处理[J];鄂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国祥;“扬州八怪”的形成及其“怪”的艺术特色[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黄金来;论明代科举制度对绘画艺术的积极影响[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6 万新华;二十世纪以来倪瓒研究论衡[J];中国书画;2004年06期

7 刘树军;李通国;;论武术套路的表现性技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马行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构图差异探因[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吕少卿;承传与演进[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3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薏;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秦颂;论湘鄂地区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王华;生活方式对我国民用家具设计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王英梅;现代中国画呼唤笔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艳华;如镜取影,,妙得神情[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巧云;试析中国工笔画中的肌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治;关于中国书籍装帧中“书卷气”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李骥;浅析山水画写生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成欢欢;青铜器纹饰探究与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逊;试论龙形纹的演变及演变过程中的融合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晔峰;;《诗经》中的贵族婚姻形态[J];阴山学刊;2010年01期

2 薛生海;;无弋爰剑史事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3 漆子扬;;清代方志学家张澍五种方志著述论略[J];中国地方志;2010年02期

4 朱正;;傅斯年与周氏兄弟[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1期

5 杨俊光;;论吴歌的源流及其发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傅功振;;关于民俗与家乡民俗文化的理性思考[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陈捷;;现代学术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以《京报副刊》广告栏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刘成荣;;中国帝王封禅考略[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张仲裁;;略论“自古诗人皆入蜀”[J];文史杂志;2010年02期

10 黄震云;孙娟;;“正歌”“无算乐”的正变与《诗经》的编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学骏;;河北孟姜女传说[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曲金良;;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的流传——基于敦煌写本的几点再探索[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新华;;真爱无疆——孟姜女故事流传至今的魅力在于对纯贞爱情的讴歌[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丕宇;;“杞梁妻”与“孟姜女”:历史递变中的山东核心[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安;;略述孟姜女故事研究[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概述[A];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舒宪;;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展望——从一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谭佳;;如何整体观和世界性?——近现代人文学术转型中的证据法嬗变[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卷)[C];2009年

9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路迪民;;太极拳源流争论因果新探[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亚平;走近“希腊化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廖名春;“释古”与“证古”[N];学习时报;2010年

3 鲁涛 《云梦学刊》编辑部;传统学术思想的当代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郑一奇;回忆叔父郑鹤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韩溪;关于唐山皮影诞生地之我见[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6 林冠珍;为林文庆正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张京华;顾颉刚:岂一个“才情”了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吕继东;王n\华:姑苏五老的世纪情[N];苏州日报;2010年

9 朱孟麟;“云冈石刻 为世所珍 严饬保护 而示来叶”[N];大同日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徐真真;父亲的善良不溢于言表[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斯满红;古史辨派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永秉;楚地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传说时代古帝王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6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芳;东晋古文《尚书》真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荣荣;论中国阴阳哲学的源起[D];湘潭大学;2009年

3 张宜斌;《尚书》论说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石中琪;顾颉刚与新红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付其建;试论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6 邬可晶;先秦西汉封禅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福生;陆懋德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雪玲;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贺军;清代《诗经》学独立思考派《诗》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68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68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