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10-17 14:05
【摘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都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指示器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社会运行中最重要的基本环节之一,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可谓是硕果累累,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学术空间也甚大。处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交汇点上的中国近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将乡村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研究层次。
[Abstract]: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are both the core concepts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As an indicator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links in social oper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is field which are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the academic space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s also very large. The stud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n modern China at the intersec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will certainly push the study of rural history to a higher level.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政权建设与民间社会:1937—1949年的中共华北根据地”(项目编号07JJD84018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明,李丽峰;近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流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2 杨豪;;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表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3 王先明;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4 周秋光;陈叙良;;试论湘军时代湖南社会流动的模式与特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小田;江南乡村妇女职业结构的近代变动[J];历史档案;2001年03期

6 王笛;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7 许纪霖;近代中国变迁中的社会群体[J];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03期

8 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9 朱汉国,王印焕;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动[J];史学月刊;2001年01期

10 杨豪;张雅君;;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垂直流动研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商人群体的出现与传统法等级观念的动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朱鸿亮;张瑞青;;我国城乡差异历史探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邓群刚;;抗战前10年河北省的乡村自治组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张杨;;论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的民族情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佳;;小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民进城的动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徐勇;近现代军阀现象的政治文化分析——兼考军阀概念输入中国之成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奇生;;亡国、亡省、亡人:1915-1925年中国的三次危机与动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5 丰箫;;浙江省海宁县的小学教员(1945—1949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谢泳;;民国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10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8 褚志高;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干部选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余平;我国乡镇行政改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明;论近代“士农工商”结构的错动[J];河北学刊;1991年01期

2 贺跃夫;广东士绅在清末宪政中的政治动向[J];近代史研究;1986年04期

3 王印焕;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分析[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4 彭先国;19世纪中后期湘境哥老会研究[J];历史档案;2000年03期

5 王笛;大众文化研究与近代中国社会——对近年美国有关研究的述评[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6 程kW;社区精英群的联合和行动——对梨园屯一段口述史料的解说[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7 渠桂萍,王先明;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8 张福记;乡村危机与近代中国政治格局的嬗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池子华;中国“民工潮”的历史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喜所;清末留日学生人数小考[J];文史哲;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生岐;对现阶段劳动者社会流动加剧现象的理论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张玉洁;;试论《金翼》中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3 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4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徐煜;;近现代社会流动对戏曲行业形态的影响[J];戏曲研究;2009年01期

6 徐煜;;近现代社会流动对戏曲行业形态的影响[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7 潘一禾;;让城市文化成为社会流动的缓冲带[J];杭州(生活品质版);2009年12期

8 赵呈戏;农村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流动心理失衡和社会歧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9 姚兆余;狄金华;;乡村教育与社会流动:对皖南宅坦村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杨豪;;晚清直隶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表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赖德胜;;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流动[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与体育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康武刚;;论五代宋初的社会流动——以武将群体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远煌;姚兵;;社会流动视野中有组织犯罪发展趋势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晓青;;20世纪20~30年代苏南农村结构性社会流动探析——以无锡县为例[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10 赵晓莲;张庆军;曾伟;;层级裂痕与流动壁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弊端刍议[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兆燕;教育公平引领社会流动[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关于“社会流动”的调查随笔[N];北京日报;2007年

3 中央编译局 王新颖 综合编译;欧洲社会流动的新发现[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 青连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流动[N];华夏时报;2008年

5 青连斌;教育公平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保证[N];贵阳日报;2005年

6 贺春兰;今天的教育将再造一个怎样的社会?[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青连斌;社会流动的奥秘[N];学习时报;2006年

8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加丰;让知识真正改变命运[N];解放日报;2011年

9 孙立平;财富激增下的社会阶层流动[N];湘声报;2007年

10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 王德禄;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流动合理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存海;拉丁美洲中产阶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王一涛;农民的社会流动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4 金涛;新生国家政权建设与城市社会层级结构变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白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分层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邓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中等收入阶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文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后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章惠峰;阶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融;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发展困境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戚霄;社会流动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星;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社会流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学芳;市民化:农村教育改革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前前;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政治参与”行为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吴克领;农民社会流动与现代性自觉[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鹏飞;住家型家政服务员的社会流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6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76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