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关于西方新史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10-20 20:10
【摘要】:西方新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步,是在史学领域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所谓微观史学之"碎片化",不过是打破宏大叙事独尊的僵化,使史学多元化。就破除文学与史学不可逾越的界限而言,有些趋向中国传统文史哲不分家的情调。新史学之新,本质上可以归结为思维方式的转变——趋向"想象"的"象思维",以及话语趋向"修辞学"(海登.怀特为代表)的转变。
[Abstract]:The synchronization of western new historiography and postmodernism is the subversion of western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or logos centralism in the field of historiography. The so-called "fragmentation" of microscopic historiography is only to break the ossification of grand narration and make historiography pluralistic. In terms of breaking the insuperable boundary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iography, there is a tendency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The new nature of the new historiograph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thinking-the "image thinking" which tends to "imagina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discourse to "rhetoric" (Hayden). Whit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K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4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海艳;;礼仪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2 陆华东;;梁启超与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黄悦;;神话历史:一个跨学科的新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范文俊;;相反相成:论“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对中国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5 刘牧;;华语电影情境中景观元素的内外转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6 朱崇科;;扎根本土与自我表述——两本新马论著阅读笔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7 李再强;;浅谈后现代课程观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转变[J];学周刊;2011年23期

8 薛丽霞;;论乾嘉学派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影响[J];快乐阅读;2011年13期

9 何丽野;;运动、事物的“本来面目”与《周易》卦象[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王一如;;《宠儿》里社会问题的想象性解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人;;象思维——文化创新的原动力[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5:象思维与经络实质[C];2010年

2 毛嘉陵;;中医象思维的文化解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5:象思维与经络实质[C];2010年

3 许明堂;;象思维下的意象医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5:象思维与经络实质[C];2010年

4 张晖英;;化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性[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5 张晖英;;化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重要性[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张仁义;魏开明;宋桂林;;剖析初中“差生”存在的客观因素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叔子;;科学人文 融则利而育全人[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树人;;中西比较视野下的象思维[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9 刘巍;;抗战期间钱穆所致力的“新史学”——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10 丁川;刘就女;;以体为中心,改革少学时工程制图教学[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向平;《新史学九十年》[N];南方周末;2004年

2 刘军;雅克·勒高夫:摆脱恐惧的新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新史学”之“新”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郑杨;新史学鐞成就普通人的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张小也;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姜奕轲;古今取象思维谈[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陈启能;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N];光明日报;2000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庞冠群;西方九位著名新史学家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李建军;想象性现实主义的文本实验[N];文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斋藤宗则;象思维对《内经》藏象形成之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陈见东;中国古代画论逻辑结构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7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煊如;形象思维整合与数学问题解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恒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谢雪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吕仕儒;论形象思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在梅;用联想开启中学作文教学之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晖英;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星飞;论绘画中的抽象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盼慧;象思维与《红楼梦》中象表征的翻译[D];江南大学;2010年

9 田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4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284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