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道德教化在现代史学的角色——以柳诒徵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传承关系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26 12:46
【摘要】: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学者如胡适等人多提倡新文化运动,其后更带动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史学风气,许多批评"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被视为"保守"的学者,尤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部以柳诒徵为首的学者,因他们被后世视为"保守",故忽视了他们史学的观点,本文便研究柳氏及其学生缪凤林、郑鹤声的史学观点,藉此以见他们提倡道德教化史学在现在史学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Abstract]: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1919, scholars head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uch as Hu Shi, advocate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then led Gu Jiegang to lead the trend of doubting ancient historiography. Many scholars who criticize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were regarded as "conservative" scholars. Especially the scholars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anjing normal School, led by Liu Yizheng, because they were regarded as "conservative" by later generations, ignored their viewpoint of historiograph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s of Liu and his students, Miao Fenglin and Zheng Hesheng. In so doing, they see their role in promoting moral enlighte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刘黎红;寻找传统的现代价值——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整理旧文化的思路[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刘黎红;;“五四”时期两种整理国故活动的比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叶建;;试析近代史学理论体系探索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纪振奇;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学的理论与方法[J];晋阳学刊;2004年03期

6 张越;对信古、疑古、释古说的重新认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7 张越;试论学衡派的史学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于洋;;民初画坛传统派的应变与延展——以陈师曾的文人画价值论与进步论为中心[J];美术观察;2008年04期

9 周云;学衡派史学思想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10 宋学勤;;梁启超对历史统计学的倡导与实践[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闵庚旭;《三国志演义》早期文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4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晓莹;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刚;宋人南唐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雷霆;;柳诒徵与《学衡》[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2 吴忠良;;柳诒徵与《中国文化史》[J];东方论坛;2010年06期

3 陈宝云;;《史地学报》及其群体与《学衡》之关系的探讨[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4 陈宝云;;柳诒徵与《学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彭雷霆;谷秀青;;柳诒徵与《国风》[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海珉;冯庄志事同扬榷──从姚漺雏与柳诒徵唱和诗谈二人交谊[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04期

7 卞孝萱;武黎嵩;;从三部《京江柳氏宗谱》看国学大师柳诒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艳;;浅析柳诒徵的文化史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范红霞;;柳诒徵的爱国主义史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10 郑先兴;柳诒徵的通史理论及其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Axel Schneider;;The One and the Many:A Classicist Reading of China's Tradition and Its Role in the Modern World—An Attempt on Modern Chinese Conservatism[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北京论坛(2005)论文选集[C];2005年

2 宫长为;;关于禹诞期的辨难——读《顾颉刚年谱》札记之二[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4 刘凤云;;清代制度史研究中的两点认识[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刘凤云;;清代制度史研究中的两点认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勇;钱穆与柳诒徵的学术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韩石山;柳诒徵的风骨[N];文汇报;2003年

3 沈卫威;“学分南北”与“东南学风”[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郑一奇;坐冷板凳的历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薛刚 (清华大学历史系);国学转变成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李妙根;蔡尚思:若忘自身的坎坷,,甚于背叛了自身[N];社会科学报;2006年

7 季进;重估《学衡》[N];苏州日报;2006年

8 史青;人老文章味更醇[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余传诗;54家书店设立“世纪人文”丛书专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袁咏红;近代中日学术交流中的批评交锋[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张秀丽;反科学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文指向[D];山东大学;2009年

3 刘黎红;“调和论”与文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D];南开大学;2003年

4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7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彩萍;柳诒徵与中国传统史学[D];山东大学;2012年

2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马林;郑鹤声史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华俊;趋新与守旧之间的南高学术[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雷霆;“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楠;柳诒徵历史、文化思想及其时代性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甘桂荣;艰辛与辉煌[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冬红;学衡派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8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58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