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学位论文 > 华东师范大学
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
分享
现代教科书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对于传播国家或政府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其巨大的作用,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科书制度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证。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审定制”与“国定制”,其核心区别在于国家对教科书编辑工作的控制程度。晚清以来至新中国成立间的历任中国政府虽然追求以“国定制”控制教科书编撰,但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1949年以后,中共以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传统为依据,通过初步的机构设计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并在社会改造中将民间教科书产生的可能性予以清除。在此基础上,新政府对中央编撰机构内部的编写人员进行清理,清除了民国传统的遗留,确立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泛政治化”的编撰内涵。经过这一形式和内容上完全的改造,新政府真正建立了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政治理念被及时而又大量地注入到教科书内容之中。这种变化有益于实现新政权的种种现实目标,但对政治功能的过分强调却冲击了教科书的其它重要功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即绪言、四个章节和结论。
绪言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资料情况、研究方案作了论述,并对几个概念进行界定。
第一章主要论述从清末到1949年以前中国教科书制度的发展,焦点在于历任政府对教科书“国定制”的追求。尤其注重论述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建立“国定制”但却难以如愿的过程,以与1949年后的历史发展形成比照。
第二章主要论述建国后新中国教科书编审制度在过渡时期的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梳理,阐述新政府设立过渡制度的原因和经过,并揭示制度内部的种种情况。同时还叙述了这一时期与教科书相关的社会环境改造,以研究新政权随后得以确立“国定制”的根源所在。
第三章研究了过渡时期结束后新中国确立教科书编审“国定制”的原因、步骤和经过。本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建立及发展为中心,结合外部结构和内部变动进行论述。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政府理想的教科书编审制度真正得以确立,新政权的教育理念也通过这一新制度得以实现。
第四章从教科书的内容入手,探讨新中国教科书制度建立之后的种种影响。本章的研究主要通过三个教科书内容的个案研究来进行,分别是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的命运、苏联形象的变迁、文言文发展的曲折变化。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在完全“国定制”的教科书编审制度之下,新中国的教育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建国初期新政权迅速实现教科书“国定制”的历史进行反思。集中单一的教科书编审制度与中国社会的兼容性值得商榷。而在建国初期的环境下,这一制度推动了教科书内容中政治功能的强化,冲击了教科书的其它功能,其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对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刁含勇
中国近现代史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
杨奎松
2011
chi
G639.29
编审制度 国定制 政治功能 中小学教科书
2011年09月28日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查看更多>>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清末民国时期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8488.html